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3.html编者按: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在文学上是否孕育出了自己的经典?如果有,为何在诸多版本的现代文学史中,对此均语焉不详?我们应该怎样重写抗战文学史?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张中良教授的近作《抗战文学经典的确认与阐释》,就是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他认为,重写抗战文学史,就要在经典的认定与阐释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精神,把14年抗战视为一个不应断裂的历史脉络,揭示经典所表现的历史复杂性,开掘其广袤的文化内涵与幽邃的心理空间;同时以多元化的审美标准衡量抗战文学经典,对于带有战争烙印的抗战文学经典予以同情的理解,从各种文体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审美分析。本文原载于《山东社会科学》年第6期,诚挚感谢张中良老师对本公号的支持和鼓励。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最终获得全胜的反侵略战争,对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的洗礼之重要意义自不待言。文学作为时代的镜子与心灵的竖琴不可能对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无动于衷,事实上,表现中国抗日战争的作品多如夜空望不尽的星斗、海洋数不清的生灵。但是,多少年来,关于抗战文学的研究和历史叙述,同其本来的分量与应有的地位相去尚远。蓝海著《中国抗战文艺史》,现代出版社年初版,过了三十七年,到年才有山东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增订本。除此之外,年代以来陆续出现桂林、重庆、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武汉、云南等地区的抗战文学史,以及社团、流派、刊物、文体等角度的抗战文学研究成果,而整体性的抗战文学史却付之阙如。为数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通史中,抗战文学的地位殊为可怜。究其原因,经典的确认与阐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在历史还原中确认抗战文学经典
一部文学史,归根结底是经典生成与承传的历史,从先秦到现代,正是由诗经、楚辞、诸子散文、汉赋、史记、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散文……《红楼梦》、《阿Q正传》等经典连贯而成。判断一个历史时期文学的价值如何,经典是一个重要尺度。没有三曹建安七子与竹林七贤诗文,何谈魏晋风度、文学自觉?没有唐诗与唐传奇,何来盛唐气象?没有《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呐喊》、《雷雨》,中国戏剧史、中国小说史便无从谈起;没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纳兰性德、龚自珍、*遵宪、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穆旦,如何敢称中华诗脉数千年不绝?
那么,抗战文学有无经典?历来被视为抗战文学经典的又是哪些作品?多少年来,文学史界有一种很难找到确切出处的看法,认为抗战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但满目硝烟弥漫,而少有文学色彩,极端一点甚至说抗战文学只见抗战而未见文学。这种似乎不证自明的看法流传甚广,致使许多在这种知识背景下进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年轻学子不愿走近抗战文学。文学史叙述中对抗战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