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汾酒百 [复制链接]

1#

我封老爷子为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汾酒百贤:金庸

把金大侠与国学大师联系起来,“金迷”们未必认可,他们可能不认为把金大侠封为“国学大师”是什么好事。而对于所谓的一些武林名门正派来说,把老爷子封为“第一国学大师”,一定是大大的不满意。知乎上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段子: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洪向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推荐金庸小说。端木蕻良对金庸很不屑,说:“金庸是个什么东西!”

金庸是个什么“东西”?金庸是几十年来第一国学大师。

1

国学小说:把金庸从通俗武侠小说中解放出来

金庸

金庸和梁羽生、古龙并称为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一直以来,大家都这么认为,也这么宣传。这并没什么错。但如果论国学价值,恐怕梁羽生和古龙就无法与金庸先生并称了。

国学的范畴包括哪些?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无可置疑的国学大师曾国藩曾经说过:“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如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不可弃也。”

国学内容如此之庞大,任是哪一位国学大师,也没有能力穷尽其全部,但是金庸的小说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

孔庆东

北大教授孔庆东先生认为金庸把“全中国文化都写出来了”。

严家炎

孔庆东教授的博士生导师、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严家炎先生认为:“金庸武侠小说包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这里涉及儒、释、道、墨、诸子百家,涉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史科技典籍,涉及传统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如诗词曲赋、绘画、音乐、雕塑、书法、棋艺等等。”

“金庸小说中的传统文化不只是外在的装饰,而是内在的渗透,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浸润着的;它弥漫在整个作品中,充溢在字里行间”。

陈平原

同为北大教授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他(金庸)把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说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入门书来读。”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给金庸小说确定一个新品类:国学小说。金庸先生不是国学的学术大师,却是国学的文学大师。对于国学而言,都是大师。

2

江湖地位:以四大名著为背景看金庸的影响力

冯其庸

冯其庸先生是当代最知名的红学家之一,却也是铁杆金粉。他将金庸的小说和《红楼梦》相提并论,说:“我一边研究《石头记》,一边却酷爱金庸的武侠小说,我曾戏称这叫作‘金石姻缘’。”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我可以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大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

为了考察金庸先生的影响力,笔者特意在百度进行了全面搜索,总结表格如下:

金庸小说与四大名著百度词条数量统计对比

金庸小说

四大名著

飞狐外传

1,,

三国演义

20

雪山飞狐

4010

水浒传

18

连城诀

3,,

西游记

22

天龙八部

18,,

红楼梦

22200

射雕英雄传

12200

白马啸西风

1,,

鹿鼎记

11800

笑傲江湖

13

书剑恩仇录

2,,

神雕侠侣

13200

侠客行

2290

倚天屠龙记

12300

碧血剑

2730

鸳鸯刀

486

越女剑

754

合计

8万

金庸与四大名著作者百度词条数量统计对比

四大名著

金庸

14600

三国演义罗贯中

11500

水浒传施耐庵

6980

西游记吴承恩

9990

红楼梦曹雪芹

14300

平均

14600

10690

从以上两张表格可以看出,通过百度名称搜索,金庸15部小说的总词条数量,比四大名著的总词条量高出多万条,高出20%;金庸本人的词条数量,比曹雪芹略高一点,但是比四大名著作者的平均数高出近万条,高出近40%。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毫无拿金庸小说与四大名著PK的意思。而是以四大名著为背景看金庸的影响力。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资料,需要强调。

1、金庸小说总发行量,比较公认的数字是3亿册。书的重复阅读量远远超过纸质媒体。金庸小说拥有几亿读者的说法,是靠谱的。

2、金庸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电影多部,还有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及其相关的主题曲,成为全球华人共同的语言。

3、金庸粉丝,叫“金迷”;金庸影视剧,叫“金剧”;研究金庸的学问,叫“金学”。“六神磊磊读金庸”,是移动互联时代最具影响力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