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馀康(一首)
阎馀康,明末清初赣榆人,号晋水。以四世同居而名世。崇祯二年()由岁贡任嘉祥县训导,值兵乱,权泗水县事,弭盗有功,再权嘉祥县,亲冒矢石守城无失。顺治四年()以病归。73岁卒。
和有引①
瀚屿先生归来林下,结五老社(成员为董杏、王云程、车荫亭、裴苹鹿、王充寰),日以诗酒聚欢,蒙示小子,康深愧不才,弗能赓和。谨依韵勉成俚语一律呈*。②解绶归来意尽闲,相延五老日开颜。
惓怀陶令谁储酒,却笑深公欲买山。
雅谑新诗供坐啸,花林竹屿任跻攀。
每瞻紫气浮英社,疑是当年西度关。
——原载《董氏宗谱》
①和:董杏原诗题为《五老会戊寅八月十三日》。引:文体名,如序而稍短。
②林下:山林原野退隐之处。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竺僧朗》:“与隐士张忠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赓和: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新唐书·刘太真传》:“(德宗)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赓和。”
徐可久(三首)
徐可久,明赣榆人。慎思子,号长白。由岁贡官福建汀州府永定县知县,加衔户部四川司主事。精书善诗文。晚年闭户著书,有《澍滋堂勖编》《固庵漫录》《吾兼堂诗草》等。有《息民足国疏》条陈记*庆海州志。年65卒。《重修赣榆县志》录其诗三首。
子贡山①
几时端木此幽居,以字名山永不除。
晋越关河传策驷,祝其岩穴说摊书。
树边星影藜光在,石上苔文蝌迹余。
自是古人闻性道,而今诵读竟何如?
①子贡山:在今赣榆区塔山水库拦洪大坝的西端。原名万松山,因相传春秋孔子弟子子贡曾路经此山,故得名子贡山。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栏头山①
相传陈姓仙人炼丹处
水势潮声震地来,数峰横拒大洋隈。
金丸双弹唯飞越,银浪叠摧总碎回。
纪鄣田桑冯拥护,郁州风气借胚胎。
当年仙客如何处,丹鼎云封永不开。
①栏头:山名。山有“栏头丹灶”一景,明为赣榆八景之一。《增修赣榆县志》引旧《志》云:“在治东北七十里海边,山东有石遮拦海浪,山西有石洞,相传有陈姓仙人炼丹于此。”今在山东日照境内。
吴山①
取山下水祷雨辄应
一峰表海甸,陡绝势孤悬。
浴佛趋儿女,从雩酌水泉。
云烟已失地,日月自横天。
游览逢兹胜,品山得第前。
——《重修赣榆县志》卷四
①吴山:即大吴山,在今赣榆区黑林镇境内,海拔.4米。
董王闰(二首)
董王闰,明赣榆人。字良合,董志毅曾孙,董杏孙。倪长犀(六通)姑父。业从其岳丈杜青倪先生(六通祖父)于独秀山房。明崇祯壬午科()举人,清顺治丙戌科()进士,改庶吉士。少孤,事诸父备敬。爱读书,十行并下。为古文词,沉雄恣肆,有秦汉风。淡于仕进,官未逾年,以肩舆忤权贵,力求归,赐秘府画轴27卷。卒年42岁。《重修赣榆县志》存其诗四首,其中二首《董氏宗谱》作董杏诗。
董王闰
城楼候月二首
陂城同候月,荒寺恰闻钟。
远水明低树,轻云翳暗峰。
快谈风在麈,深坐月临墉。
吾辈堪千古,南楼讵昔踪。
其二
高兴危楼夜,清谈近日稀。
卿云孤月迥,梵宇一灯微。
陟览无羁绁,冠簪有是非。
来朝竹林去,*鸟正飞飞。
——《重修赣榆县志》卷四
诗文记录时代
传承千年
图文编辑:佳祺
素材来源:人文赣榆九卷本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红榆伞
赣榆区委宣传部
赣榆区新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