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铁软钢硬,才是一把好剪 [复制链接]

1#

能剪开叠起一百二十层棉布的剪刀

张小泉剪刀锻造技艺

清代康熙二年(),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五杭”产品之一。传统民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有“信花、山郎、五虎、圆头、长头”五款,靠镶钢均匀、钢铁分明、磨工精细、刃口锋利、销钉牢固、开合和顺、式样精巧、刻花新颖、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等十大特点称雄制剪业。

张小泉剪刀铺面

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施金水

编号:01-

出生日期:

项目名称: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2、徐祖兴

编号:01-

出生日期:

项目名称: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3、张忠尧

编号:05-

项目名称: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传承

张小泉剪刀创始人张小泉曾立下“良钢精作”的家训,三百四十余年来由其后人身体力行,成为张小泉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

张小泉匾

张小泉剪刀厂“质量为上,诚信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的精神即源于此。

张小泉剪刀

张小泉剪刀曾为清宫御用品,因乾隆皇帝专门赐章褒奖而成为中华“老字号”。它不仅在国内广受称赞,而且享誉世界。

张小泉剪刀·鹤形剪

年张小泉剪刀获得南洋劝业会银奖,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二等奖,年获美国费城世博会银奖,年获西湖博览会特等奖。

张小泉剪刀

技艺

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其核心是张小泉及其传人世代口传心授的一整套传统手工艺品。这套技艺通畅被概括为“七十二道工序”。

张小泉剪刀

本篇只选取了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中的主要工序。

①选料

原料质量的优劣是决定前刀质量的重要前提。在手工操作没有测试工具的条件下,工匠们是凭借经验进行选料的。刃口钢要求较高,既要有良好的加热锻接性能,又要有良好的延展性和热处理性能,一般含碳0.5%左右,过低则刃口太软,过高则易淬裂崩口。本体钢要求锻接性与延展性好,并有一定的强度,含碳量较低,一般为0.25%左右。

②贴钢与剪头成型

贴钢与剪头成型是制剪的基本工艺,技术要求高,工艺难度大。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总结出了如下操作要领/p>

1.看准火候,坯料温度不到不打,坯料过烧不打。

2.甩净渣滓,避免夹灰。

3.先看坯料后锻打,先轻打后重打、反复翻转、速度适当。

4.煤要选择含硫量低、杂质少的优质湿煤一次加足,以保证煤层坚实,减少灰分。炉膛前段为红煤,中间为干煤,后段为湿煤。

③压角

压角是一道十分重要的冷加工工序,要求有十分熟练的操作技巧。它是采用手工冷锤的方法使剪刀里口扭成一定的角度,形成个曲面(俗称口缝)。

④热处理

热处理亦是剪刀制作的关键工序,要求严格掌握好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在没有测温工具的条件下,老工匠们完全凭经验进行操作。

⑤精砂磨与细砖磨

精砂磨与细砖磨对磨料的质量、操作技巧等都有较高要求。精砂磨石要求质地细、颗粒均匀、无裂纹。细砖磨要求磨砖质地细密、硬度适中、无夹质颗粒。

⑥整理

装配后的剪刀必须经过一次全面整理才好使用。其中几项关键技术有/p>

1.两爿(pán)剪刀交角过大,剪切时咬口。用铘头敲击剪面,调整成合适的交角。

2.剪刀刃口线凹凸起节,剪切时紧时松。开合剪刀找出刃口线松紧部位,轻锤复平。

3.剪尖部分扭角过大,剪切时后轻前重。里口朝下置于小铁砧平面上,轻击剪尖部。

4.剪尖部扭角过小或向剪背方向弯曲,剪切时尖部刃口不相交。里口朝上置于小铁砧凹槽处,轻锤剪尖部。

5.剪刀里口扭角太小,里口太平,剪切时里口接触面积大,轻松度差。

6.里口扭角过大,两爿剪刀刃口咬得过紧。里口朝下置于小铁砧平面处,由剪根锤击至尖。

7.里口背缘线高于刃口线,剪切时刃口不相交、不剪物。

两爿剪刀扭角不一。一般按里口背缘线高于刃口线的整理方法整理扭角小的剪刀爿,使其角度统一。

尾语

张小泉剪刀锻造技艺传承人施金水曾言:“如果你问张小泉剪刀好在哪里?告诉你,张小泉剪刀,可以一刀剪开叠起一百二十层棉布。”

本文章来源于:非遗解码

免责声明: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及图片无法确认原作者与出处的,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后台君小Z,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