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海棠依旧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的那年端午,在中国的东北小城呼兰降生了个女孩,幽幽流淌的呼兰河水、美丽炫目的火烧云、万物生长的后花园,滋养出一个钟灵毓秀的女子---萧红,19岁离家,十几载哈尔滨、北京、青岛、上海、日本东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各地漂泊,8年多的时间,在饥寒交迫、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战火纷飞中留下了近百万文字,《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怀念鲁迅先生》已成经典。31岁病逝于香港医院。临终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读萧红的文字,观萧红的电影,看萧红的评论,诋毁的、赞赏的、喜爱的、嗟叹的......看的越多,了解的越深入,越觉得有一团气郁结心头,有满腔话睹在口里,如鲠在喉,倾吐不出。
和许多猎奇者一样,读萧红之前,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