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萧红与红楼梦 [复制链接]

1#
北京医院皮肤病治疗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萧红与《红楼梦》

吴营洲

不曾想到,才高命苦的萧红,竟和《红楼梦》缘渊深厚。

当年,聂绀弩曾对萧红说:“萧红,你是才女,如果去应武则天皇上的考试,究竟能考多高,很难说,总之,当在唐闺臣(本为首名,武则天不喜她的名字,把她移后十名)前后,决不会到和毕全贞(末名)靠近的。”

萧红笑着说:“你完全错了。我是《红楼梦》里的人,不是《镜花缘》里的人。”

这使聂绀弩颇感意外,他不知道萧红会是《红楼梦》里的谁?

萧红解释说:“我是《红楼梦》里的那个痴丫头。”

《红楼梦》里的痴丫头,多得不胜枚举,——林黛玉算一个,划蔷的龄官算一个,假凤泣虚凰的藕官也算一个,误拾绣春囊的傻大姐更算一个……

然而萧红说,她是香菱。

香菱还的的确确是个痴丫头,还是个苦命的丫头。

萧红的这话,还有谶语之嫌。

萧红对聂绀弩解释说:

“你说我是才女,也有人说我是天才的,似乎要我自己也相信我是天才之类。而所谓天才,跟外国人所说的不一样。外国人所说的天才是就成就说的,成就达到极点,谓之天才。例如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天才,而自己只是能手,是指*治经济学这门学说的。中国的所谓天才,是说天生有些聪明,才气。俗话谓之天分、天资、天禀,不问将来成就如何。我不是说我毫无天禀,但以为我对什么不学而能,写文章提笔就挥,那却大错。我是像《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在梦里也做诗一样,也是在梦里写文章来的,不过没有向人说过,人家也不知道罢了。”

萧红的这番话,粗粗听来,似乎是萧红就勤奋刻苦方面,好似香菱。

其实,仅以我对萧红的粗浅了解,便深深地感到,她不仅像香菱学诗,更像香菱在薛蟠面前似的逆来顺受,更像香菱在命运面前似的孤苦无助。

据靳以介绍:

有一次,大家都看到萧红眼睛的青肿。

萧红掩饰说:“我自己不加小心,昨天跌伤了!”

这时,坐在萧红一旁的萧*却说:“什么跌伤的,别不要脸了!是我昨天喝了酒,打的。”(萧*当时算是萧红的丈夫。)

又据靳以介绍:

有一个时节,萧红和端木蕻良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这位端木蕻良,全是艺术家风度,拖着长头发,入晚便睡,中午十二点起床,吃过饭,还要睡一大觉。而萧红,在炎阳下跑东跑西的是她,在不平的山城中走上走下拜访朋友的也是她,烧饭做衣裳是她,早晨因为端木蕻良没有起来,拖着饿肚子等候的也是她。还有一次,端木蕻良把一个四川泼辣的女用人打了,去调解接洽的也是她。又要到镇公所回话,医院验伤,又要赔钱,这些有琐碎有麻烦的是都是她一个人奔走,端木蕻良一直把门关得紧紧的,正如萧红本人所说的:“好像打人的是我不是他!”

另据洛宾基介绍:

一次,萧红与端木蕻良去看望曹靖华,曹靖华注意到端木蕻良的原稿上却是萧红的字迹,便问萧红:“为什么像是你的字呢?”

“我抄的……”萧红说。

“你不能给他抄稿子!他怎么能让你给他抄稿子呢?不能再这样。”曹靖华先生坦率地说。

因为谁都知道,端木蕻良与萧红的艺术才华,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想到,在这位才华横溢的萧红身上,竟然发生这样的事?

天何苍苍,吾复何言?

有人撰文称:“萧红,她最大的悲哀是,有着香菱那样不幸的遭遇,偏偏又似黛玉般孤傲敏感,她的疼痛一定是加倍的。萧红始终是带着疼痛感而生活的人,承受着常人不可承受之重;她从故乡的呼兰河漂泊至香港的浅水湾,一路流离,在情爱里沉浮、颠沛……”(“丽华心语”语)我感觉此言甚是。

据我所知,在洛宾基的《萧红小传》上,有着这样两段记述,均是萧红临终前的情形:

年1月13日*昏,萧红靠在病床上对友人说:

“我本来还想写些东西,可是我知道我就要离开你们了,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你们难过什么呢?人,谁有不死的呢?总要有死的那一天……可是,这样死,我不甘心……”

年1月19日夜十二时,萧红向友人要过纸笔,一字一句地写道:“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然后,掷笔微笑。

三天后,萧红客死他乡。

有人撰文称:“她像是那个林黛玉,带着一身的病去渡天河,满腹的委屈和倔强,扯着她,从最高处坠了下来。”(“公子韫”语)

每当我读到有关萧红的传记,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这位命运多舛的才女,更像《红楼梦》里的谁呢?

……香菱,黛玉,晴雯,探春,妙玉……

我一时说不准……

但我真的钦佩曹雪芹,他把天底下(乃至古今)女儿的悲哀,全都写尽了。

萧红说过: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助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性情。我知道,可是我还是免不了想:我算什么呢?屈辱算什么呢?……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细细品味萧红的话,与《红楼梦》里所弥漫的那种情绪,又是怎样的相像呀。

萧红的作品,究竟受了《红楼梦》怎样的影响,我不清楚,但有人撰文称:“《生死场》中被成业欺骗感情沦为奴隶的金枝、无声无息被折磨致死的月英、曾向往爱情但却粗暴占有的福发婶,她们都可视为《红楼梦》中金钏儿故事的拓展演绎。”并称:“《生死场》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一个女性王婆,她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有诸多相似之处。……如王熙凤不依附贾琏一样,王婆同样始终保持着独立思想和人格,这表明萧红不仅继承了曹雪芹的悲哀,也继承了他反叛、先进的女权意识。”(“文学之新”语)

这样的比附是否合榫,我是不敢肯定的,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萧红在《红楼梦》中,定然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命运,也看到了普天下女人的命运。

其实,这是一种宿命。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局面,千百年来,谁又能改变得了?

有人说:《红楼梦》畅行不衰的原因,也许是即便到了今天,依旧有着启蒙的作用。换句话说:《红楼梦》的意义和价值,简而言之,便是人的尊严与觉醒,便是摆脱奴性并要求自由平等。

真的是这样吗?我不清楚。

但我知道,萧红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呼兰河传》,还是《生死场》,一个个地,都很愚昧,都很落后,风烛残年似的,行尸走肉似的,甚至肢体器官都是残缺不全的。他们一代一代地:“蚊子似的生活着,糊里糊涂地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用自己的血汗自己的生命肥沃了大地,种出食粮,养出畜类,勤勤苦苦地蠕动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的威力下面。”(胡风语)

这样的一个民族,这样的一个生存状况,即便日本*子不来,也已到了死亡的边缘……

面对着这一切,不进行启蒙行吗?

哭不完的萧红,说不尽的《红楼梦》……

部分链接:

张爱玲与王祯和,一场未完成的“倾城之恋”

才女石评梅之死

才女赵清阁的酸楚人生

又见三毛

文洁若笔下的各色人物

《听杨绛谈往事》阅读碎札

吴营洲文存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