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書話”旨在介绍冷门经典“无用之书”
《红楼梦》校注本、脂评本、后人汇评本都读过后,有些人可能还想更进一步了解《红楼梦》的内容。毕竟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有很多当代人无法明白之处。那不妨看看“红学”专家们的著作。
“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放的《八旗画录》:“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一斑录》:“都人喜谈《石头记》,谓之‘红学’。新*风行,谈红学者改谈经济;康、梁事败,谈经济者又改谈红学。”
红楼梦面世的二百多年中,读者一直对于其中的故事好奇。甲戌本《红楼梦》开篇的凡例写道: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既然真事被瘾,那么自然有人想要探索一下隐去的究竟是谁家故事。有人猜测是康熙时重臣明珠家故事,贾宝玉即是纳兰容若的化身;有人认为故事暗指顺治皇帝;更有人认为十二钗暗指朝中各要人。
胡适在购得《红楼梦》的钞本后,根据脂评及其他资料,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证明《红楼梦》是以作者身世经历为底本的文学作品,而与索隐派牵强附会的猜测无关。后来俞平伯、何其芳、周汝昌等人纷纷发表学术文章或是专著,由此形成了以考证为主的“新红学”。
这里不谈过去“索隐派”,只谈“新红学”派的相关作品。除胡适发表的《红楼梦考证》,年俞平伯出版了《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首部专著,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出版。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新红学”必读之书。
几十年后的年7月,中国《红楼梦》学会在哈尔滨成立,可谓聚集了红学界的大咖。
除此之外还有王利器、吴晓铃、舒芜、端木蕻良等任理事。
这个名单可以和版《红楼梦》片尾所列的顾问名单对比。
当然,还不能落下民俗指导邓云乡先生。
这些名单上的人,很多都著作等身,领域不仅仅限于“红学”,有兴趣的可以搜索名字,找相关书籍阅读。
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