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曲令敏树记得那往事第四届ldquo [复制链接]

1#
本平台已入驻国内专业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并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客户端强强联手,所推文章均可在三个新媒体平台同时展现。

第期主编:安建功

执行主编:吴冰

朗诵:青鸟美编:吴冰

树记得那往事

曲令敏

牡丹

牡丹,双子叶植物纲、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绿为贵。牡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多年的人工栽培史。

这是教课书说的。

我最早认识牡丹,是在初中一年级的绘画课堂上。老师姓甚名谁忘了,只记得画的是单瓣牡丹。

十二三岁的少年清涩得如同野地里新生的草,握着画笔、水彩和米尺,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很机械地画,像工程师绘图一样,画出一大朵牡丹的花和叶。那叶被风翻开,一面苍绿,一面浓绿。可想而知,这根本不是画,是图。

多年后,我去鲁山看芍药,大朵的草本芍药开得牡丹大。巧的是,垄垄间隔里,有刚刚开过的牡丹,干枯的花把儿还在。大田里种牡丹是为了用牡丹籽儿榨油。种一次收30年,高产期每亩年收入元左右。

精明的经济账让看花人又欣喜又失落。欣喜的是,牡丹能让人致富。失落的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也落入了经济作物的行列。

思及此,我不由羡慕深山里的野牡丹。也就十几年前吧,在尧山的一道大峡谷,我遇见了成群结队的山牡丹,那花正开得艳。*蕊粉瓣儿或白蕊紫蓝瓣儿,一盏一盏喝着山风噙着阳光,舒展在无边的春色里,野气又家常。三五成群的豆娘,宝蓝色的蜻蜓一样在花间嬉戏,更有雪飞珠落的涧水,囫囵囵地天地合一,让人只剩下深呼吸……

《神农本草经》:“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有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本草纲目》有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白牡丹以根入药,名丹皮。李时珍曾言,“牡丹以色丹者为上……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今铜陵凤凰山被称为丹皮之乡,所产丹皮质最佳,又称凤丹。

牡丹作为观赏名花,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为胜。

洛阳牡丹曾经是我大学时期一个女同学的外号,她是众多男生心中的白月光。回想起来,那个来自洛阳的女孩子,正值妙龄,肤白貌美,高挑却瘦弱,应为药用的白牡丹。

洛阳牡丹从《诗经》扬名,追溯到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它们还是自在于天地间的野牡丹。南北朝才有人工种植,隋朝亦有人为观赏而栽培。唐代白居易有诗:“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更有女皇武则天强令牡丹逆时节开花的高端加持,自此名满天下。今洛阳以牡丹为市花,其绝色品种有姚*、魏紫、豆绿、赵粉、荷包牡丹、丛中笑、凤丹白、洛阳红、洛阳春、洛阳锦等,多达个。

菏泽古称曹州,也曾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今栽植面积12万多亩,品种多至个,早已成为当代艺术家写生牡丹的打卡地。

最撩人的牡丹在《聊斋志异》里。“葛巾紫”和“玉版白”两个花精灵,以妖娆女儿身嫁给牡丹花痴常大用和他的弟弟,成就一段人与花的美好姻缘,羡傻了不知多少读书人。

《云南中草药》:山牡丹治贫血头昏:取根皮二至三两,炖肉吃。

现代中医药研究:牡丹花根加工制成的丹皮,有散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的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的功效,久服延年益寿。

坦白地说,我不太喜欢大红大紫的重瓣儿牡丹,总觉得它们不香。

迎春花

宋人韩琦有《迎春花》:“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意境很好,很现代,说的也是大实话。花名迎春,也是实话实说。

迎春花比连翘开得早,*花五六瓣。有小灌木开四瓣*花,花朵下扣,每年春三月开遍广场、公园,那是连翘。

迎春丛生如喷泉,抽条长,枝稍扭动,不分主次,要说它是藤生的也可以。迎春开花繁密,别名金腰带,很喜气。迎春花的近亲很多,其中红花茉莉、大花茉莉,还有云南*素馨、素方花比校有名。

春日开车出游,时见坟头上*灿灿的,覆盖的都是迎春花,这是中原的习俗。迎春花清明前后盛开,人们扫墓的时候,会因花生出一种温暖和亲情。再就是迎春枝条繁茂,根部萌发力强却不深扎,土坟边种迎春,护土固坟,也是人们在墓园栽植迎春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迎春是一味中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迎春花》:“叶及花入药。春季采花,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叶:解*消肿,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口腔炎,痈疖肿*,外阴瘙痒。花:清热利尿,解*。用于发热头痛,小便热痛,下肢溃疡。”

楝树

但凡农村长大的人,谁会不认识楝树呢?那么美,那么香!可要说起它的药用价值,可不是人人都能答上来的。

“楝树树皮入药,性寒味道较苦,但有*,治疗癣病,杀虫。楝叶也有*,一般用来止痒止痛,清热燥湿。果实入药可止痛行气。楝花味道最苦,也可祛湿,清热,止痒,杀虫。”

这是花百科的记述。

《现代实用中药》:楝树“果实有收敛作用。治心腹疝痛,蛔虫腹痛。果肉捣烂涂冻伤。”

寒冷的冬月,我曾用成熟的楝豆儿闹过手,煮熟,剥开果皮儿,把*药膏一样的果肉抹在冻裂的手背上,有点滋辣。抹几次,手上的小口子就长住了。

两棵楝树长在干娘家的东山墙头儿,村庄临着唐河高高的土岸,土层厚到不见底,那楝树长得有多旺,可想而知。年来年去,花开花落,浓郁的花香被风吹到一里外的邻村。

那个孩子小名金胜,是干老子的亲侄子。因为都叫干老子伯,说起话来“咱伯咱伯”的,很亲。

几个孩子打牌的时候,最小的他就把宽宽大大的裤子往下一拉,伸开腿铺在地上,扑克牌往上一放,开场。无猜,也许说的就是这样想想就想笑的趣事儿吧。

楝树结果,长到中不溜大的时候,我们就玩“丢窑儿”。通常都是金胜上树摘楝子,成骨抓扔下来,再一颗一颗摘好,分别放进几个挖好的小土坑里,每个人手中拿五颗。然后“丁钢锤”,或“石头剪子布”,胜的人就把手中青楝子往土坑里丢,无论从哪儿起头儿,最后丢到哪个坑,坑里的楝子就归他。楝子捡完了,谁手里的楝子多就算谁赢。

浩荡的春风大河里刮过来,吹过破敞陋院的草房和瓦房,吹动大树和小树,也吹动两棵苦楝树。头发被风掀起来的一群顽童,痴言稚语水珠一样落下来,被细针长线的光阴缝进那年那月的那个时辰,成为我珍藏一生的珠宝……

后来,那个金胜和母亲一起随了*,子从父业,当兵,提干。

有一年,麦将熟时节,人高马大的现役*人回来探亲,在生产队的打麦场里教我这个干姐骑了一天自行车,满身大汗,笑语不断。

被母亲看在眼里,就生了私心,想去他家提亲。

可笑的是,母亲跟我提起,我竟然没有反对。那时候人大了,有心机了,满脑子都是算计:那人五官深邃,长睫扇风,是我此生见过的唯二帅哥儿。若是这唯二再相比,另一个俊俏亮眼清灵得没商量,可这一个的温厚诚朴不染尘在我心里又略胜一筹。我天生是个好色之徒,且虚荣心很强,此其一。其二,万一说成了,可以随*吃商品粮……

提亲的结果可想而知,被他老娘一口回绝。真可惜了那一大篮子鸡蛋!

虽然很没面子,但对我来说终究还是不疼不痒,因为我与他的姐弟角色从未转换过。

听说那孩子后来转业到县里,一直在*法系统就职,廉洁奉公,口碑很好。

楝树不易生虫,棵形简洁清美,且抗污染力极强。到如今,人与苦楝合一,也算是最完满的结局了吧。

苦楝花的花语是温暖的笑容,紫蕊粉瓣儿,真香。

王安石有一首《钟山晚步》:“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清清的,凉凉的,正应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作者简介

曲令敏,笔名灯花,女,河南唐河人。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品散见于《中国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中华散文》《散文选刊》等报刊及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等。出版有《有情如画时》《消失的田园》《山思水想》《地板上的母亲》(合著)《河之书》《河之源》《一晌清欢》等。先后有20多篇作品获国家和省级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一、二等奖。

朗诵简介

李素艳,笔名青鸟,现在叶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业余时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用声音感悟生活。岁月无痕,流年有声;心路漫漫,执笔取暖。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纯文学家园

诗歌

散文

小说

随笔

★所投稿件必须为原创,最好是首发。

★严禁剽窃抄袭,否则文责自负。

★所用插图、音乐均选自网络或作者提供,

如有异议可联系平台删除。

★文章所得赞赏10元以上按7:3发给作者

和本平台运营。

★结算日期为发表后1个月内。

★赞赏结算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