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比文明更狠的是ldquo文案暗 [复制链接]

1#
上卷第四十九回第十二节:

说着,吃毕,洗漱了一回.平儿带镯子时却少了一个,左右前后乱找了一番,踪迹全无.众人都诧异.凤姐儿笑道:“我知道这镯子的去向.你们只管作诗去,我们也不用找,只管前头去,不出三日包管就有了。”说着又问:“你们今儿作什么诗?老太太说了,离年又近了,正月里还该作些灯谜儿大家顽笑。”众人听了,都笑道:“可是倒忘了.如今赶着作几个好的,预备正月里顽。”说着,一齐来至地炕屋内,只见杯盘果菜俱已摆齐,墙上已贴出诗题`韵脚`格式来了.宝玉湘云二人忙看时,只见题目是"即景联句,五言排律一首,限二萧韵。”后面尚未列次序.李纨道:“我不大会作诗,我只起三句罢,然后谁先得了谁先联。”宝钗道:“到底分个次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手镯,别称:跳脱者,寓意:守拙。)

平儿的镯子丢了一个,究竟是丢了呢?还是被人偷了呢?如果不是丢了,那肯定就是被偷了。但问题是,谁这么大胆,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偷呢?如果真是偷,那为什么不偷两个,偏偏只拿走一个呢?

其实这里就是作者设了一个“灯谜”,和读者玩笑。你有兴趣的话,你先自己猜猜。我呢,先不来解这个谜。

我们今天单说“灯谜”。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它在中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隐语”或“瘦辞”。当时由于列国分争,有不少游客在进谏时,往往都用“隐语”道出已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相当于寓言故事。还有一些则是老百姓编小曲,搞宣传,造谣言,相当于借天意的迷信来反抗。秦汉时则成为一种书面创作。三国时期,猜谜盛行。在宋代出现了灯谜,人们将谜条系于五彩花灯上,供人猜射。

总之,谜语的特点就是掩人耳目。统治阶级用来掩人耳目,掩盖被统治阶级的耳目,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被统治阶级也用来掩人耳目,掩盖统治阶级的耳目,达到反抗的目的。

这是不是特别有意思?

这让我想起古代的“民”字,这个字的象形,是一支箭射在人的一只眼睛上,古代意思是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弄瞎,才被称为“民”。你看,多么的残暴啊!奴隶社会这是肉体上的射瞎,比较暴力。后来呢?就搞教育,愚民办法,思想上射瞎。很多人都知道教育本来的目的是什么?“在新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这是真正的大学之道。但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这个道理只被适用于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来说,那就只能是八股培训愚忠之人。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文明”,而是“文暗”了。怎么让人糊涂怎么搞。

有个笑话,《论教育的重要性》,说新领导上任,秘书拿着本地教育经费报表找领导签字,领导一看,“怎么要这么多经费?教育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秘书答:“是的,我举个例子,李逵没受过教育,听说宋江强占民女,拿斧头要砍宋江;林冲受过教育,媳妇被高太尉儿子欺辱,自己被诬陷,连个屁都不敢放——”领导沉默一会儿,说:“嗯,教育确实重要,批了”。

我国古代有三只眼,也叫天眼之说;西方也把第三只眼叫智慧之眼。教育让人开眼,就是开启智慧的眼睛,让人拥有第三只眼睛。但大家千万别忘了,教育也可以让你瞎一只眼睛,变成一只眼睛,甚至是让你两个眼睛都瞎。这就叫辩证的看待问题。

譬如杨万里写了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其中的第二首,非常有名,大家都学过。大家都受过教育,当时这首诗的意思,我想都是统一的解读为西湖风景之美,对不对?

实际上呢?我听别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首诗是处处双关的隐语。此组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过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那时候杭州是京城所在。“毕竟西湖六月中”,说的是林子方毕竟如西湖一样,正是风头正热的时候,“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赞美他。怎么不同呢?“接天莲叶无穷碧”,和天子连在一起,做天子的秘书呢,当然是会青云直上的“无穷碧”,无穷牛逼了。将来肯定还会“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你看这就非常符合领导对下属如朋友般的情感,安慰和美好祝福的逻辑才顺利成章啊。但我敢说,从来没有那个教案会这么解读。

一首诗如此,一篇文章也会如此,一部历史也是如此。你见过让你自行解读的吗?不都是规范的解读才算是标准答案吗?所以,你不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不能自行解读,那么,其实你的眼睛不都已经瞎了吗?对不对?教育的文案啊,说到底就是文暗啊!哪里有什么“文明”可言呢?

文明究竟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马克思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曹雪芹呢?就写这种隐语小说,让你去猜。

为什么他们要大家去审视,去怀疑,去猜呢?

因为,只有你自己破解的谜,才最接近真理啊!

比这个更重要的是:他们想告诉诸位,谜底是什么并不重要,最最重要的,他们最希望的是,你们有你们自己的眼睛,你们要相信你们自己眼睛,你们要敢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真理,运用真理。

这才是他们最伟大的地方,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孟子说:“引而不发,跃如也。”教员说:”人民才是上帝,要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真如这几位,那才是最伟大教育家,最伟大的人类之眼,最伟大的文明传播者啊!

你们说是不是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