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滚滚》剧照.jpg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最近,不自觉,就会记起《诗经》中的这句诗来。
中学时代,第一次读到它,懵懂清澈如一壶香茗的我,因着缺少了切身的情感经历,对它的体会感悟,自是不深、也是不透。直至时光冉冉、岁月悠悠,青葱的年华渐被苦涩的光阴取代,自身刻骨铭心的感情创伤,迫促我认真审视起这句诗来,也才真正读懂了它所吟叹出的沉重与无奈。
跨越千年流光后的共鸣,令我清晰地意识到,纵使物换星移、世事变迁,只要爱情不死,许多女人的遭遇,从古至今,何其相似,连版本都大同小异,只是换了个时空背景而已罢了。
现世生活中,多的是,悲戚痴情怨女子。她们在感情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委屈求全;纵使心里明镜似地清楚,所爱非人,那个他,不适合、不在意也不属于自己,可,她们就是放不下,死活放不下,甚而变得更加需要他、愈发需要他。于是,陷入了悲痛与虚空的漩涡里,沉溺了自己,堕落了生命,久久不得解脱。
我十分同情,也万般理解这类女子,因为曾几何时,自己就属于她们中的一员。可,也正是因着经历了那如蝼蚁蚀骨般锥心的疼痛,渴盼心里开出快乐花儿来的我,才开始研究自己,探索自己,以求觅得救赎之方。
1:如果爱意味着痛苦,就爱得太多了
我曾以为,这类怨女子,之所以会像迷恋罂粟一般,痴迷于某个“极坏”的男子,一定是因为爱之深、情之切。可如今恍然,那种痴迷的根源,其实可能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恐惧。
她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害怕孤独、害怕自己不可爱和不值得人爱,害怕被忽视、被抛弃或被毁掉。她们拼命地付出爱,希望她们痴迷的那个人能够消除自己的恐惧,然而,那种恐惧却变得越来越深刻,于是,她们就会愈加付出爱,直到为了得到爱而付出爱变成了她们生活的源动力。
一旦那个让她们痴迷付出的男人离开,那个通过付出去获取自身存在感的对象消失后,她们的世界就轰然倒塌了。她们越是更加努力地去付出,就越是得不到爱,越是得不到爱,就越是爱得更加强烈。如此,恶性循环。
这种被冠以“爱”之名的无望挣扎,实则,已经不是爱,爱一旦变成了受苦与累赘,就真地不再是爱。
你可曾注意过这样一种现象?有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小女孩,她们往往特别喜欢布娃娃。在吸引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