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语和上海男人 [复制链接]

1#

看到朋友圈一篇上海话和上海男人基因的文章。一时兴起,去百度了下。所以就分享给大家这么多有关吴语(上海话)的信息。概括来说,吴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化石。要学外语,发音纯正,不论你说英语,法语,还是日语,先学会上海话。要让孩子脑子聪明,也是说上海话。根据最底下的学术文章来讲,金山奉贤地区的上海话是最正宗的。古时就称华庭。昨天伟哥就是去了这个海边。

遗憾的是,虽然吴语还将流传很久。但是最为其中的代表着,上海话,行将消亡。

需要告诉全国人民的是,我们的普通话并不是我们的骄傲。是游牧民族征服的遗产。也就是充斥了胡音。多讲了肯定头脑简单做事鲁莽的。这是历史,也是事实。

·[wúyǔ]

吴语

编辑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多万。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1]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从历史、文风、语言特性分析,吴语极近中古雅言,继承中古汉语的整齐八声调和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2-4]错误!未指定文件名。。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字音及语言要素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5]错误!未指定文件名。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6]错误!未指定文件名。,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7]错误!未指定文件名。,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8]错误!未指定文件名。,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普通话差别大,有上万个特有词汇和诸多特征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的生动体现。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和江南文化圈。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醉里吴音相媚好”。

正宗上海话到底几个声调?是7个还是5个?

看了一些资料说新派5个,老派7个。可是按吴语自身规律,平上去入分阴阳,应该是8声调。而且绝大多数吴语都是8声调。无锡、绍兴、湖州、常熟、张家港、宜兴、溧阳、金坛、温州等8声调。苏州、常州等地7声调是因为阳上很难保持,很容易并入阳去,这在闽南语、赣语、湘语、官话等语言中也有体现。(说5声调的。是阳平上去合并为一调,这样平仄就难以区分。)

普通话带调音节将近,上海话才?那上海人说话岂不是同音现象更多?可能是全国最简化的语言了。回去数了下苏州,不比上海好哪去,带调音节个,不带调个。看来吴语的音节数普遍都不多啊。

就是因为音节少,所以吴人的思路快,中科院一半是吴人

吴语中很好地继承了中古汉语的三十六声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而在全国其他方言中全浊音已经变成送气清音,而唯独吴语保留完好(部分湘语地区也有所保留,但已开始退化)而法语浊音与中古汉语浊音有着惊人相似度,所以得出结论一般而言吴语地区学习法语发音相对更加标准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每声各分阴阳,共8调,而现代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共4调,入声除了在晋语里保留以外,已基本派入其他几声。而在粤语,闽南语等南方语言里,保留中古汉语完整的入声。吴语也基本保留,不过有所合并。

入声是短而急促的一个音节,来源于中古汉语里的-p-t-k尾音,如“洛”,中古汉语读音大约是lak。吴语中保存了中古汉语里的几乎全部入声字,但是-p-t–k三种入声合流,在北部吴语中表现为非常短促的一个音[?]。

请简单体会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其中一(ih),六(loh),七(tshih),八(pah),十(zeh),百(pah)是入声。注意。此处的吴语拼音不是基于普通话拼音,勿按普通话来拼读,吴语拼音简易教程请移步

入声字在部分南方语言里:

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部分南方方言则保留有完整的入声韵尾。即-p-t-k。如十,粤语是sap,又如六,粤语是lok。杀sat,福fuk。

主流的湘语没有入声韵尾或者喉塞音,入声字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调值。

西南官话的岷江小片,是西南官话(以云贵川方言为中心)里唯一保留入声调的。

江淮官话也保留了入声,和吴语一样表现为非常短促的一个音[?]。但是今天的南京市区话入声已经大量并入其他几声,要体会江淮官话的入声,建议听扬州话。

为什么说了解入声对学习日语韩语都有帮助呢??

日语:请用日语汉字音读读以下字:一(ichi),六(loku),七(shichi),八(hachi),学(gaku),绝(zetsu),客(kyaku),落(raku),削(shyaku),你会发现这些字结尾都有个很奇怪的音节,chi、tsu、ku这类。对了,日语把汉字里的入声韵尾单独作为一个音节。你了解了吴语里的入声,那些汉字在日语里的读音也就一点也不难记了,用母语读一下就知道了。

韩语:我对韩语不是特别了解,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一(il),六(iuk),七(chil),八(pal),十(sip),学(hak),国(guk)这些结尾有-l、-p、-k的韩语汉字,就是入声字。

例1:

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古诗词来说吧

岳飞的满江红,用了大量的入声字,而且最后一个字都是入声字,某种程度上,只有懂入声才能真正感受岳飞当时的悲愤。

入声字全部用红色标出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例2:

再举一个例子:

当年读赤壁怀古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完全不押韵?其实这词押的是入声韵,用吴语读出来是完全能体会的。

苏轼赤壁怀古

入声字全部用红色标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髮。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例3

同样,杜甫的《佳人》也是押入声韵。普通话读来韵脚很乱,如肉、玉、掬不押韵。用吴语一读则豁然开朗。

移步这里:可以听到中古汉语的拟音。杜甫《佳人》中古汉语读音和吴语对比,为什么吴语读一些古诗更押韵

附录1主页其他精品日志:

吴语的标准汉字,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如此深奥的字交流

《长远弗见》《再见》谁说吴语不能唱流行歌曲?一点也不比国语粤语歌差.

谁说吴语是只能说而不能写的语言?吴语文也能登大雅之堂!

为何"大人"和"大概",大不同音?五分钟教你学会吴语"多音字",关于吴语里的文白异读。

当年哪一种语言差一点成为国语?

中秋佳节,各地吴语朗诵中秋古诗合辑

为什么说吴语在中国诸语言中处境最为堪忧

告诉你为什么吴方言朗诵一些古诗更押韵,为何说吴语是古汉语活化石

江南人对江南话(吴语)认识的十大误区

-06-:53

桐鄉話正音正字促進會

吴语是我们的母语,那么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母语么?

保护母语,传承雅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