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学随笔孙晓明梅花三弄玉清冰洁 [复制链接]

1#

这两天一次次听《梅花三弄》,还配有北京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自由滑比赛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夺得双人滑冠*的场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梅花三弄。

梅花凌寒独放,冰雪玉肌,清香四溢,多似人世间的爱情芳香,香远益清,韵味无穷。

恰巧兄弟采来一支腊梅,插在水杯里,放在母亲家中,细细嗅一下,清香气透人心脾。

漫步在泰山入口“一天门”旁,东侧的腊梅香气吸引我;新修的虎山公园的健身步道两丛腊梅时至今日还在怒放,游人走到这里无不赞美说:真香啊!

腊梅从寒冬一直开到立春。前些年,如遇下雪,我必去的地方就是泰山脚下东麓的王母池。

王母池乃一尼姑庵,正殿前面有两株有年树龄的*梅(腊梅),每年腊梅开放时,我和弟弟如约而至。

走进王母池只见香烟缭绕,走近*梅,一股清香扑鼻。“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这是古人对梅花极具生动写照。

王安石的五言绝句,写梅花,实际是在写情,借梅抒意。把梅花的香远益清描述为暗香,寓意坚忍不拔、守正刚直的美好人品。

梅花属蜡梅科,是长年生落叶丛生灌木。腊梅在泰山和岱庙多见,它有8个瓣,里面有一层赭色的好似底座的“托”,花型不大,满枝挂满花蕾,每年春节前盛开。

我对泰山腊梅情有独钟,记得40年前,学校布置写一篇散文,我就跑到泰山王母池和普照寺采访过*梅,回来写出所谓的散文《寻春访梅散记》。

特别提到寻访泰山西麓上世纪30年代冯玉祥将*隐居的普照寺,亲手栽植的*梅,以梅咏志,呼吁海峡两岸统一,记得当年泰安一中张奇真老师评语是寓意深刻,联想丰富,同时提出要提高驾驭文字能力的希望。

我喜欢梅花的品格,刚直、自我、傲立世间,不乏热情豪放、秀内惠外,是君子的风范,是高洁不畏权贵和浮云的化身。

这正是当今社会需要倡导的做人、做事的品质品德,默默坚强,冰清玉洁,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有违良心之事,不丧失做人的本分和原则。

春节期间,我看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对梅花入馔有了新认识,也就是用梅花做美食。“剥白梅肉少许,浸雪水,以梅花酿酝之。露一宿,取出,蜜渍之。可荐酒。较之扫雪烹茶,风味不殊之”。

梅肉用雪水浸泡,再用梅花来发酵,在露天放上一晚,取出来用蜜泡一泡,就是一道“蜜渍梅花”的小菜,可以用来下酒。

还有一道“梅粥”,捡起地上的梅花,洗干净,用雪水加上白米煮粥,等到米熟把梅花倒进去,一起煮一会,就是冬天的一道美味。

书中还介绍一道“汤绽梅”,十月用竹刀把梅花的花苞采摘下来,蘸上蜡,放在蜜缸里保存,等到来年夏天,放在有热水的杯子里,梅花就会盛开,这就是一种花茶。

以上梅花的三种美味,其实是一种品鉴的过程,四季轮回的过程,不在于吃吃喝喝,而是一种体验体会,其实美食美味就是获取美的过程,这就是美食的传奇,和对人对自然的态度。

从隋文静、韩聪冰上优美的身姿到凄婉的音乐“梅花三弄”,再到泰山腊梅的清香,还有梅花入馔,玲珑透彻,意境深远,异曲同工。

试想踏雪品梅,梅花美馔,倩人丽影,楚楚动人,情真意切,淡泊明志,那是何等的清雅高格。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孙晓明,大学毕业,中国粮食经济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理事,长期从事粮食经济管理,擅长散文、农业纪实文学写作,自80年代初开始多篇粮食散文、粮食经济理论文章见诸中央、省市报刊杂志,数篇文章获省市社科成果奖,几十篇新闻稿件获奖。

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