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好几位花友都提出过一个相同的问题——“如果绣球不休眠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又全新的问题,因为,第一,现有的资料和信息,都是基于休眠地区的经验;第二,冬季不休眠甚至持续开花,是否意味着传统花芽分化时间与夏季花期的改变?
嗯,我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让绣球不休眠的条件,但是我喜欢学习,与不同地区、不同园艺机构的掌门人进行试验、探讨和研究。
先来讲植物冬季休眠现象的机理。
冬季休眠是植物在过度寒冷的气候到来之前,为避免旺盛的生命活动受到逆境的伤害,采取落叶或者停止生长等方式,抵抗不利的外界环境,增强自身抗逆性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本能。
当冬季来临,气温逐渐下降时,植株体内就自行产生了促使叶片脱落及抑制生长的休眠素,进入休眠越冬的准备。低温使会枝条、花芽、叶芽里会贮藏很多物质,从而增加了细胞浓度,降低了冰点,使细胞不易结冰。
你可以观察到绣球的叶片由绿变红、变黄直至枯萎脱落的过程,叶片脱落后,植株的水分蒸发量和代谢活动大幅度降低,枝条的保护组织也相应增厚,形成木质化,更利于抗御寒冷。
开春后,随着气温升高,植株体内的休眠素转化,生长素逐渐增多,芽点就开始生长。
绣球的休眠是与环境温度变化是相适应的,只要温度适宜,植株体内的酶和蛋白质恢复活性,芽点就会茂盛生长。
绣球是具有冬季休眠遗传基因的落叶灌木,在两广暖冬地区,以及温度不会低引起自然落叶的环境(比如有暖气的封闭式阳台),如果绣球不能休眠会有什么影响?
应该说有利有弊。
好处是,当夜间温度处于18℃以下,绣球植株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即根、茎、叶不再生长,开始形成花芽,约6-8周完成花芽分化,当气温再次回升到25℃左右,就可以显现花苞。因此,只要温度适宜,冬季也可成为花期,甚至并不遵循新、老枝开花的规律。
不利之处是,绣球经过休眠落叶后,植株的养分将回流储藏积累,翌年复苏后,会集中供应给顶端花芽和基部新芽。经过适当休眠的绣球,来年可以获得更好的长势和花量,而完全不休眠的绣球,第二年整体花量会比经过休眠之后的花量偏少偏小,生长会出现逐渐衰弱。
为此,我特邀东莞资深绣球基地(淘宝店名:寻梦花园)的掌门人,对相同品种、相同株龄的绣球进行了试验和观察,并将信息整理记录如下:
1、东莞冬季的气温为18-25℃,无法自然休眠的绣球,在冬季枝条生长滞缓,叶片老化,多数枝条顶端都可以分化出花芽,但开出的花朵直径较小。
2、对绣球进行人工摘叶,放入5℃的冷库,经过50天人工休眠后,植株则表现出旺盛的生长力,新生的叶片更加健康。
3、从北方直运已落叶休眠状态的绣球,达到南方后,会立即复苏,进入旺盛的生长状态。
以下两图分别为不休眠和经过人工休眠50天后的盆栽绣球,可以看到植株状态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冬季室外温度能达到休眠条件的地区(日均气温在7℃以下、持续三周以上的时间),应尽量将绣球植株置于室外环境,令其自然落叶休眠。
由于绣球品种和所处小环境的区别,不同植株也会存在休眠早晚的时间差,比如我家种植位置最高、最通风的一株“佳澄”是最早落叶的,种植在玻璃围栏旁相对避风位置的“头花”、“夏洛特公主”是最晚落叶的。在江浙沪,12月中旬还有很多花友担心没有自然落叶的问题,通常到了1月中下旬的大寒节气期间,在一年里温度最低的时候,绣球的叶片会逐渐尽数脱落。
还有花友询问,能不能进行人工摘叶、强制休眠?
前提是必须有适宜休眠的温度,如果达不到休眠温度,植株的根系、枝条和叶片终年活动、代谢不止,强行摘除所有叶片,其中所含的养分也同时失去,反而会影响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与生长。
只有当叶片出现枯黄老化、感染病虫害时,可以摘除老叶、病叶。
也说带娃旅行
喜欢旅行的人,内心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如何种好你的铁线莲
聊聊那些爱种花的楼盘
我的,一树花开,满园诗
糖糖的田园栖居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
园艺美文与园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