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冻雨暴雪天气着实给哈尔滨的树木带来极大的破坏,数万棵树木折枝倒伏,砸车阻路。园林绿化部门在清理时发现,在杨柳榆三大当家树种中,三种树都有折枝的情况,倒伏的绝大多是杨柳树,而榆树鲜有倒伏。
选择合适的树种,有利于防灾减灾。对此,有专家建议,今后绿化和更新树种时,可在乡土树种里首选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榆树等树种。
01
倒伏的多为杨和柳榆树多为折枝
近两日,哈尔滨遭遇了极端天气。一夜之间,绿化树木损毁严重,断枝倒树随处可见。8日白天,因为冻雨而倒下的树木砸伤的事故就出现了数起,还有很多汽车被断枝倒树压在身下。冻雨过后的哈尔滨宏伟路一曼街的杨树倒伏成片,满目狼藉。
8日晚,记者来到了比乐街和分部街附近,很多树木的树干和枝条已经下垂到了路面上,有些直接这断落在地面。在分部街有一处路段被树枝阻挡,车辆无法通行。掉落的树干中最大的有人腿粗细,三四米长。当时积雪已经没过鞋跟,积雪混合着融化了的雪水使得路人行走非常不便。在走访中记者发现,这次倒在冻雨中的大树多为杨柳树,榆树仅仅折枝,鲜见倒伏。
在经开区,园林工人正在清理路边的倒伏树木,清理完路边的再清理绿地中的残枝。一位园林工人告诉记者,经过他们统计发现,所有的树木都有折枝现象,而倒伏的多为杨柳,榆树柞树蒙古栎等几乎没有倒的。
02
“头重脚轻”杨和柳倒伏原因有三个
9日,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岳桦教授结合现场调研情况,分析造成部分树木倒伏、断枝的原因主要是雨水迅速在各种植物上凝结成冰,部分树木树龄较大,枝干不堪重负。
分析认为,杨树是浅根树种,树体高直、冠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本身抗击风力和重力能力较其他树种弱,也就是“头重脚轻”,在冻雨的作用下更容易折枝、倒伏。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李强老师认为,受灾较重的柳树存在木质化程度低,抗压能力差的问题。冻雨和积雪增加了枝、干的负重,导致很多树木不堪重负被压断压倒。
树叶未全落加剧了树木倒伏。来自哈尔滨气象台的统计数字显示,年10月1日-13日平均气温10.7度,年同期为9.9,常年值9.5度。今年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平缓,且温度比往年较高,这也导致树木的叶子未全部掉落。这样增大了树木冻雨的附着面积,加剧了树木折枝倒伏。杨树容易倒伏,为何前些年还大量栽植?“杨树之所以大批量进城,是当时追求绿化速成的典型表现。”一位园林专家说,一株同样粗细的树,榆树等树种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绿树成阴,而杨树只需三四年。一时间,杨树成为城市绿化美化的“宠儿”。
03
极端天气增多,树种选择很重要
速生树种在绿化中有快速见效的优点,可是也有缺点。例如,杨树寿命只有三四十年,抗风抗倒伏性差。
前些年,极端天气较少,但从年发生了改变。在东北人印象中台风是南方才有的“特产”,却像变了心似的频频光顾哈尔滨。年布拉万台风导致哈尔滨城区棵树木倒伏。还有年差点儿成功的“天鹅”,年的“苏力”,年的“玲玲”“利奇马”和“罗莎”都影响了哈尔滨。年的“美莎克”等三个台风相继来哈尔滨“串门”。根据绿化部门的观察,恶劣天气导致倾倒的大树基本上都是杨树,并且多为树冠较大、树体较高的树木。
未来,不仅台风频繁光顾,冻雨等恶劣天气可能还会经常发生。对于今后的树种选择而言,必须要选择耐寒抗旱,树种萌芽力强、耐修剪、抗风保土能力较强的树种。在绿化专家看来,榆树可以说是首选。
根据相关标准,树龄达年即可认定为古树名木,80年可认定为后备资源。统计显示,哈市现有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中榆树超8成。这说明,榆树抵御了上百年的自然灾害,依然绽放。
04
曾经的“榆都”榆树占三成
提到哈尔滨的别名,想到的大多是冰城、夏都、丁香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天鹅项下的明珠等等。而在多年前,哈尔滨还有一个响亮的别名“榆都”。
哈尔滨市一位老园林职工告诉生活报记者,在上世纪在90年代以前,哈尔滨有百年以上的古榆超过棵,最大树龄近年。在工部街和工程街交口的位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伐倒过一棵古榆,记得当时地上留下的树桩的直径大概1.8-2米左右。还有在工部街原来的纸盒厂附近,有几棵直径1米以上的古榆。老八区小体育场附近,一职等等地方都有百年以上的古榆。
在众多古榆中,平房公园的古榆最为传奇。这棵树生于清代嘉庆年间,树龄超年,胸径接近厘米,树干及周围的围栏上系满了人们用来祈福的红色丝带。所以在以前,哈尔滨还有榆都的称呼。现在已经名不副实,也无人提起了。据《哈尔滨特别市市政概要》记载,年,哈尔滨市区共有榆树株,占全市树木总数的32.6%。年,全市有榆树株,占全市树木的15%。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榆树比率仅为10%左右。
05
专家:选适当树种更利于防灾减灾
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