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树的外观
秋季的北京香山公园,有着远近闻名的美景:香山红叶。许多人不知道,那红得鲜艳夺目的并非枫叶,而是有着像团扇一样圆圆叶片的“红叶”——黄栌。黄栌,又名红叶、红叶黄栌、黄道栌、烟树等,是中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树冠呈圆形。
北方由于气候等原因,园林树种相对单调,色彩比较缺乏,黄栌可谓是北方园林绿化或山区绿化的首选树种。
被称为烟树,是因为春天的黄栌花开后留下粉紫色羽毛状的花梗,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
黄栌的价值
黄栌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药用价值。虽然尚未作为药材进入《中国药典》,但中医典籍中不乏黄栌药用功能的记载。《本草拾遗》认为黄栌能够“除烦热,解酒疸,疗目黄”,而《日华子本草》也记载黄栌能够“洗汤、火、漆疮及赤眼”。
黄栌木材质地坚硬密度大,纹理顺畅优美,常常用作雕刻的原料来制作手串、手杖、佛珠和根雕等工艺品。树皮和叶片还可提栲胶,在化工方面已有将其作为鞣化剂的研究报道,叶片含有芳香油,可做调香原料。
黄袍之色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在古代,黄栌是重要的染色材料。黄栌木材呈黄色,可提取黄色的工业染料。在电视剧和诸多材料中,人们会误以为古时帝后所着的朝服皆为明黄、金黄色,实际上,自隋唐时代以来,皇室以赭黄色为尊,皇帝的“黄袍”指的也都是偏赤色的赭黄色,是以黄栌木的树皮与苏木染色而成。而明黄、金黄是为清代帝后朝服所用。
据说是从隋文帝开始,柘黄是就是最早的皇袍的颜色。柘黄,中国传统颜色,染料是北方名贵树种“柘树”。唐代王建《宫词》之一:“閒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元代顾瑛《天宝宫词寓感》之十:“娣妹相从习歌舞,何人能製柘黄衣。”
但由于柘树太稀少,不知从何时开始,黄栌逐渐替代了拓木作为黄袍的染料,故柘黄色大部分由黄栌染成,但沿用了柘黄的名称。也由此,黄栌被称为“皇帝树”。
这一点,日本天皇的服装可以作为旁证。“黄栌染御袍”为中国唐朝年间由日本遣唐使传回日本,可印证当时中国皇帝的黄袍还是赭黄之色。而直到年日本德仁天皇即位时身穿的赭黄色传统服装“黄栌染御袍”,还是用黄栌染成的赭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