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艺站01白里透红黄金时代
TUhjnbcbe - 2020/11/6 17:50:00
文艺站01《白里透红:*金时代》

《白里透红:*金时代》

前言:珠卿

封面图片:Huayra27

作者:啡茶

前言

萧红,原名张迺(nai三声)莹。

她两次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嫁给另一个男人。我曾以为那个年代的作家们就该是躺在黑白照片上,古朴而又肃穆的,直到在文章里偶然读到了她跌宕起伏的情史。

最初她与小学教员汪恩甲定亲,初中毕业后,家人想让她辍学成亲。她想继续读书,在表哥陆振舜的帮助下,她逃到了北平,说是逃离,其实是私奔。在两家切断了经济来源之后,他们妥协了。与家里闹翻,和汪恩甲重归于好,遇见萧*,遇见端木蕻良......

你或许觉得她的情史太过离奇,甚至会觉得她太过放浪。可是当年是陆振舜先选择妥协;是汪恩甲为了兄弟名声抛弃了重归于好的她;是萧*先选择了对爱人的暴力;就连端木蕻良和她在一起时也有过出轨。

甚至她的父亲姑姑都不愿认她。

萧红没做错什么,她只是敏感脆弱了一些,她只是太过勇敢去爱上一个人,那个年代,民国才女的爱情悲剧并不少见。我想是因为男权还未完全褪去,可是像萧红这样勇敢寻找爱情的女性意识已经觉醒。

从一个人的文字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性格的,当我看完《呼兰河传》时,当我看完《生死场》时,我会觉得她还是那个孤单的和爷爷作伴的小女孩,她想用冷眼看着这世界,到头来却还发现自己还是局中人。

《呼兰河传》创作时,她正困守在遥远的香港,她写尽邻里乡间声色,却再也回不去呼兰那座小城。那些活泼的场景在她的脑海中重演,可病床前却空荡寂寥没有一个人。

这部《*金时代》将近三小时,当然,萧红是主角。就像她临终前写的:"我将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看一看这部电影,就当陪陪那个孤单的萧红,毕竟,能写出《火烧云》的人不会是坏女孩。

1

1

无意间发现的句行,牵引出两个人的邂逅,也为这段有缘无份,埋下伏笔。《*金时代》片长三小时,其篇幅却不是短短一个下午就能品味消化的。

电影的镜头,恰如萧红的记忆,那些成长经历,弟弟的眼睛,父亲的冷漠,伴随着匆匆画面和旁白呼啸而过,独留片尾与祖父在花园采花的零碎,勾勒出童年仅有的温度。后来的离家出走,投靠昔日未婚夫,再到被他抛弃,那些画面都是轻飘飘的,是萧红不想回顾的过去。

2

第一个落脚的镜头,是萧*和萧红相遇的时候。萧红和萧*对坐,萧红挺着肚子坐在桌上,稍稍俯视着萧*。窗外的光泄入暗沉的房,预示二人的相遇夹着希望。萧*从皱纸上读出了萧红的才华,此时萧*望着萧红的视角是微昂的,视觉的角度描画了老年萧*的一句话,“她是我见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

影片以讲述萧红生平故事为主轴,看似在描写天才女作家的一生,但其初衷更像在描绘一个平凡女人走过的漫漫人生路。

萧红的爱情是纯粹的,她和萧*喝酒吃肉,袋里有着几张钞票,两人携臂走在大街上,街灯垂眉在冬夜中洒下温暖,这就是萧红的幸福。二人的恋情也让萧红结识了萧*的朋友,一行人相携横街而过,那段日子大概是萧红最快乐的时候。然吃过了青杏,马上就要尝到青杏的酸涩了。

二萧初识时,萧*曾说他的爱情是直接的,“爱便爱,不爱便丢开。”但情到深处,萧*却无法阔达干脆,内心的男女尊卑,那触而不及的创作才华,在他心里打了一个解不开的结,而后越系越紧。第一次出口的矛盾,是萧红在昏*灯光笼罩着的床上,问低眉写作的萧*,当初若不是那诗行,二人的命运是否还会交错。

3

与其说是文艺爱情片,电影更像一部写实纪录片,片中的场景情节,都是从萧红遗留世间的文字,文友们的旁述以及老年萧*的追忆取材而成的。画面走着,萧红从旁说着,声音柔而沉,述者的脸庞应该是苍白沧桑的,犹如文友和萧*的多番提及。二萧往事,陈年过去,都成了故事,由见证过的人,对着镜头,对着我们,轻轻地说起,故人的往事。拍摄手法新颖,访谈情节仿佛演员与观众的隔空对话。

电影渐入深处,二萧的关系也无可避免地越走越绷。人性矛盾,萧*对萧红的爱慕因才华而生,也因才华而灭。二人初识,萧红是卑微的,她生存的理由仅仅是世间还有牵挂让她死不瞑目。而后萧红结识了张梅林、蒋锡金、*源、鲁迅等文友,众人无不被她的才华所惊叹,或言,萧*的文笔乃后天刻苦,而萧红的字更接近文学的本质,那笔下的贫苦与落寞是天赋所赐,难能可贵。

4

文学路上,萧红走向了她的*金时代,爱情路上,她却在落坡道上滚得遍体鳞伤,萧红说出“这不正是我的*金时代吗?”时,那语气近乎反讽。电影描写矛盾的角度,不在动而在静。那些萧*背叛出轨的画面于萧红无关紧要,而她独自在日本大街上流连的孤独,恰才让她心碎。她走过书店,却因无心看书又折返了。她祈愿着能寻一处安静写作,可萧*的离去却让那安静成了寂寞。

她渴求自由,却一次次任由自己为爱情枷锁,汪恩甲如此,萧*如此。丁玲入境,她的视觉更深一步描绘了萧红作为女人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她说萧红的文字温婉,而她的言谈却十分直接,恰如她的纯粹。丁玲预示萧红红颜薄命,莫不是看出了多年的坎坷流浪,把萧红消磨成潺弱。那萧红是爱情的囚徒,门就在后方,一生追求自由的她却为了情字不愿转身。

一番挣扎,萧红终屈服于婚姻,委身端木。她无力再与命运争斗,只求一场白头偕老。她与萧*分开的情节,影片以两种结果呈现,却更着重于后者,或许那羞辱式的终结,更能刻画出萧*的大男人主义,以及那相知相爱却不能相守的悲剧。

5

成婚后,镜头里的二人若即若离;婚礼上,二人并列,却稍显拘谨。萧红与端木相拥的画面,也不足萧红跟在萧*身边半点甜蜜。二人的疏离渐成痛苦,但萧红都不在意了,“筋骨若疼得厉害,皮肤流点血,也就不算什么。”。

萧红失去孩子,失去与萧*最后的联系,当她得知萧*已婚,目睹黑白照片里的二人,她终究又败一次,仓皇转身而逃,那门一关,拍出一声响。当日的羞辱,情人的嫉妒,萧*的愤怒或许不在于情,而在于才。他恨萧红的才华横溢,恨他当日未能料到那小小青杏竟能开枝散叶,恨他自己刻苦多年终不如萧红成就,恨他《八月的乡村》在萧红的《生死场》前显得苍白无力,而他把内心的恨转换成终生惩判,判萧红一场痛彻心扉,也判自己一场追忆不及。

战争兵临城下,爆炸连连,人民如巨掌下的蚁,四散窜逃。卧病在床的萧红身受惊吓,内心却未受惊扰。她不怕死,这世间已没有什么让她死不瞑目了。病重之际,她只是惋惜女人的宿命。

6

那些文章,兴许以后都没人会看了,但一女多男的绯闻,会永远流传。战事当前,她写着童年与祖父相处的时光,那花园里的花,享受了一个春天的自由,却在秋临之时,无可避免地萎靡了,如命,如她。战事后,文风四起,人们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艺站01白里透红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