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話是詞學批評理論最典型的載體,與詩話、曲話、文話、賦話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主要文體形式。詞話的内容和形式均有一定的特點。從内容看,從北宋時期的記逸事、資閒談,發展到明清時期涵蓋所有的詞學批評内容:本事、掌故、鑒賞、批評、理論,等等;從文體形式來看,詞話具有文言語體方式、語録片段結構、感悟概括表述的特點。詞話從北宋至民國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間清代詞話達到了詞話文體的頂峰,民國時期的詞話雖然已經不再是詞學批評的主要樣式,但仍然取得了豐富的實績,可謂古典詞話文體最後的繁盛期。民國時期,傳統的詞話與新興的具有西學著述規範的詞學論著,由并存到逐漸被後者取代,民國詞話可以視爲古典詞學的終結。
年,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壽終正寢,年中華民國建立。民國前後,西方的社會思想文化教育漸進漸深地影響中國,詞學領域也産生了較爲深刻的變化。詞是中國古典文學韵文形式之一,宋詞還曾被譽爲“一代之文學”,詞學在民國以前一直被視爲古典文學的重要營壘。民國時期,新文學興起,舊體文學不免黯然失色,但仍然具有廣大的市場。隨着西方文學思想進入到了詞學領域,民國詞壇開始分化并形成了新舊兩派。舊派也被稱爲傳統派或體制内派。其詞學批評更注重詞體的内在結構,講究詞體的規範性。就學術淵源而言,舊派由清代的常州詞派傳承而來。新派,亦稱現代派,對應地被稱之爲體制外派。新派詞學家是一批新型的學者,受西方文藝思想影響較深。民國時期,新的思潮、新的文化必然帶來包括詞學在内的文學思想的變化,新舊兩派代表了詞學思想的革新和守舊,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思想觀念方面,也表現在文體形式方面。新派詞學家喜歡運用新的著述方式,如章節形式的史著、論文;而傳統的詞話形式多爲舊派所偏好。
一
民國詞學是清代詞學的發展,舊派詞學家繼承傳統,喜好運用“詞話”這種傳統的詞學批評樣式,民國時期的詞話多爲舊派詞學家撰著。
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在詞學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一年在《國粹學報》上前後發表了兩部詞話著作,即况周頤的《玉梅詞話》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前者集舊派詞學之大成,後者乃新派詞學當之無愧的開山之作。
况周頤的詞學淵源可由朱祖謀、王鵬運、端木埰上溯到常州詞派的周濟、張惠言。况周頤的創作和批評皆稱大家,其詞話著述更可稱爲空前絶後,朱祖謀曾稱讚《蕙風詞話》爲“自有詞話以來無此有功詞學之作”。况周頤的詞話大都發表於民國時期,如《織餘瑣述》民國八年();《餐櫻廡詞話》民國九年();《蕙風詞話》民國十三年();《纗蘭堂室詞話》民國十五年();《詞話》民國十六年();《詞學講義》民國二十二年();《玉栖述雅》民國二十九年()。隨着况周頤多種詞話的發表,况氏詞學家的聲望、影響日益擴大。加之有朱祖謀的詞學領袖的號召力,舊派詞學繁盛一時,彊邨、蕙風的弟子、再傳弟子撰寫詞話的風氣長盛不衰。如陳匪石、龐樹柏、陳洵、徐珂、趙尊嶽、陳運彰、張爾田分别爲譚獻、朱祖謀、鄭文焯、况周頤的弟子;盧前、唐圭璋、李冰若皆爲吴梅的弟子。可以説民國詞話基本上是舊派詞學的天下。
從南宋至清末,傳統詞話的内容主要有三類:(1)教人填詞的詞法詞話;(2)體現詞史意識的存人存詞詞話;(3)借鑒古人名作,從中汲取經驗的歷代詞評。本文重點討論前兩類。
首先來看民國詞話中教人填詞的詞法詞話。傳統詞學的核心理念是指導創作,傳統詞話的編撰是指導習詞者填詞,是爲初學者指示門徑,民國時期舊派詞學家創作的詞話亦是如此。詞法具有較强的概括性和借鑒性。民國的舊派詞學家的詞話,在詞法方面用功甚深,特别注意詞體的結構、技法、詞律、詞韵等。况周頤在《蕙風詞話》中多講“讀詞之法”“改詞之法”“用筆之法”“用字之法”。趙尊嶽的《珍重閣詞話》具體而詳地闡釋《蕙風詞話》,亦多講詞法,如“讀詞之法”“循誦之法”“選詞之法”“章法”“起拍之章法”等。民國時期許多大學國文系開設詞學課程,往往理論鑒賞與填詞習作并重,民國詞話的這些詞法内容,正是傳統詞學在民國時期影響的體現。
其次來看民國詞話中存人存詞的内容。詞話最初的形態是本事詞話,清代詞話中有關當代詞人詞作的記載亦非常豐富。從這些詞話載録存人存詞的目的來看,有朋友之間的標榜,有對上級權貴的阿諛,有對鄉邑文獻的保存,有對掌故的獵奇,等等。民國詞話繼承了本事詞話的傳統,對詞本事多有記載。如張爾田的《近代詞人軼事》望而可知是爲存人而撰,其中記載晚清蔣春霖、鄭文焯、况周頤、沈曾植四人的詞壇逸事。葉恭綽的《近詞案記》記載了晚清民初詞壇名人五十四家的基本資料。高旭《願無盡廬詞話》記載了同時代人傅鈍根、李叔同、沈道非、柳亞子、蔡哲夫、林以和、于右任、俞劍華、胡旡悶、龐樹柏、陳惕庵、莊禮本、高東嘉、鄒天一等人的詞事詞作。
民國詞話還記載了許多詞社雅集故事,如高旭《願無盡廬詞話》記南社詞人聚會,王藴章《梅*菊影室詞話》記春音詞社,碧痕《竹雨緑窗詞話》記傲寒吟社,徐珂《康居詞話》記聊園詞社,陸寶樹《樵盦詞話》記藕香吟社,夏敬觀《忍古樓詞話》記漚社,等等。民國詞社與清代詞社一樣,大多爲鬆散的詞人組織,并不强調文學流派的凝聚力和審美的一致性,詞社活動多是酒宴消遣,分調分韵,結集刊行,追求的是詞人的風流閒雅品味。詞社雅集的載録亦屬於本事詞話範疇,是詞話的傳統内容。郭則澐的《清詞玉屑》十二卷是一部專題詞本事詞話,纂輯的是清朝詞史上詞人詞作的本事掌故,無論朝廷大事或閨閣瑣事,皆在搜羅之列。
詞學發展到清代,出現了一個“高大上”的主題——“以詞存史”。清初陳維崧曾提出“選詞所以存詞,其即所以存經存史”(《詞選序》);清代中後期的周濟,更是明確提出“詩有史,詞亦有史”(《介存齋論詞雜著》)。“詞史”觀念與存人存詞之間有相通之處,存人存詞自然可以積累而成詞的創作歷史,詞人詞作又是對社會人生、心路歷程的歷史書寫。不過“詞史”書寫更注意具有社會、歷史、國家、民族意義的題材。如王藴章特别强調“詩有詩史,詞亦有詞史”,其《秋平雲室詞話》從“詞史”的角度載録本事詞:有譏刺朝中權貴翁同龢、張佩綸等人的,有反映光緒朝朝廷内宫黨争、内鬥歷史的,有記述義和拳亂及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文人生活的,有表現廣東鴉片戰争中以鄧廷楨、林則徐爲代表的民族英雄的氣概的,有記載清朝廷腐敗無能外交耻辱的,等等。王藴章曾説:“余嘗欲搜求此類詞,匯爲一編,時備觀覽,似勝昔人集本事之詩,與但爲詞人作箋注記傳者遠甚。”可見王藴章具有明確的詞史意識,意欲鈎沉記載重大歷史事件的詞本事,以詞話書寫歷史,已經超越了存人存詞的局限。
二
新的時代、新的社會必然會促生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民國詞話的内容也在發生變化,體現時代的新變。
第一,詞話作者身份的新變。與民國之前相比,民國詞話作者的身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可以從兩方面加以考察。其一,詞學家不再一定身兼詞人。民國詞話作者除了極少數還可稱爲“詞人”,能夠以詞聞名於世者之外,大多數已經很少填詞,甚至從不填詞。其二,詞學家多以詞學研究爲職業,許多詞話作者是職業的詞學研究者。據統計,民國詞話作者的社會職業最多的是大學教師,其次是新聞出版界業人士。如《梅*菊影室詞話》《秋平雲室詞話》的作者王藴章,歷任滬江大學、南方大學、暨南大學教授;《宋詞舉》《聲執》《舊時月色齋詞譚》的作者陳匪石,任中央大學教授;《怬簃詞話》的作者聞野鶴,歷任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山東大學、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夢桐室詞話》的作者唐圭璋,任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教授。民國詞話作者中有不少是新聞界、出版社界的文化人,如《學詞隨筆》《潜庵學詞記》《桐風蘿月館詞話》的作者姚鵷雛,歷任《太平洋報》《民國日報》《申報》《江東》《春聲》等報刊編輯;《天問盧詞話》的作者成舍我,曾任《民國日報》副刊編輯;《啼紅閣詞話》的作者沈瘦碧,任《農民教育》期刊編輯。新的職業身份往往决定了詞話撰著的目的和方向。民國的這些學者、文化人不再是爲了教人填詞而寫詞話,不再以指導作詞爲目的,而是配合自己的職業進行學術研究。詞學課教授將課堂教學與詞學研究融爲一體,他們撰著的詞話具有現代學術硏究的性質。如唐圭璋先生的《夢桐室詞話》就是一部學術性的詞話,其特點是詞學文獻考辨札記的彙編。唐圭璋在編纂《全宋詞》《全金元詞》之時,發現一些傳世文獻存在訛誤或矛盾,就進行了深入的考辨硏究,然後將這些考辨文字加以彙編,成爲《夢桐室詞話》。這些成果後來在《全宋詞》《全金元詞》中皆有體現。又如,許多詞選評點類的詞話就是當時教授詞學課的教材,如劉毓盤的《花庵絶妙詞選筆記》,汪東的《唐宋詞選識語》,蔡嵩雲的《柯亭唐宋名家詞評》,顧隨的《稼軒詞説》《東坡詞説》等,皆爲當時的教案教材,實爲職業工具。
第二,詞話意涵的新變。民國詞話内容豐富,包括詞學理論、詞人批評、詞作品評、詞法、詞律以及校勘、輯佚等。傳統詞話的内容應有皆有,但是新的思想和方法已經悄然滲入其間。
首先是新方法、新見解的體現。如民國詞話對常州詞派穿鑿附會的解詞方法予以駁斥,即一顯例。常州詞派從張惠言開始,以“意内言外”論詞,往往運用錘幽鑿險、穿鑿附會的方法解詞,這種方法又成爲常州派的“家法”。民國詞話中多有對此批評者。如鄭騫《成府談詞》指出“清人如張惠言、周濟、陳廷焯等,……蓋緣胸中先横一尊體之見,牽引附會以求微言深意,於是催雪落葉,皆成麥秀黍離矣。”并且明確説自己“對於清人穿鑿附會之解説則始終未能贊同”。
其次是對清代詞史的總結。民國上繼清朝,對前朝文學成就以及經驗教訓的總結,是當代學者應有的責任和使命。民國詞話中對清代詞學的成就、分期進行了概括。民國詞話認定清詞爲“中興”,陳匪石、葉恭綽、陳乃乾、龍榆生等人均認爲清詞可與宋詞并肩,形成雙峰對峙,充分肯定了清詞“中興”的地位和成就。民國詞話將清代詞史予以分期,如張德瀛、蔡嵩雲等人全面考察清代詞史的發展歷程,分爲三期。張德瀛《詞徵》把康熙時期的朱彝尊和陳維崧、雍乾年間的厲鶚、嘉道年間的張惠言作爲三個時期的代表。蔡嵩雲《柯亭詞論》則從流派着眼,以浙西派和陽羡派、常州派、晚清四大家作爲三個時期。葉恭綽又將浙西派、陽羡派之前的清初單列,增爲四個時期。歷史分期看似簡單,其實則藴含了論者豐富的閲讀經驗和深刻的思考。
年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經由俞平伯標點後出版,逐漸影響了整個詞學界,甚至被捧上了神壇。《人間詞話》論詞的主旨具有“反主流”的意識,許多觀點與清末民初尚居於主流地位的常州詞派的追隨者相對立。與《人間詞話》相呼應,胡適以新思想看待舊詞學,提出了全新的詞學觀和詞史觀。新派詞學在民國時期影響甚大,但他們大都喜歡用由西方引進的章節形式的著作或論文來著述,有些新派詞學家對詞話這種形式甚爲鄙視,如胡雲翼説“詞話本是胡説八道的東西,没有什麽意義”(《詞學ABC》),因而民國時期新派詞學家的詞話較爲少見。民國時期的新派詞學以王國維爲旗幟,以胡適爲領袖,詞學思想深受他們的影響。雖然民國時期的詞話幾乎被舊派所籠罩,但是現代新詞學的思想還是不可遏制地滲透進民國詞話之中。
在民國詞話中,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有相當大的影響。《人間詞話》論詞别出心裁,新意頻出,如一縷清風吹過舊派籠罩的詞壇,一些詞論者頗有會心。如《名山詞話》的作者錢振鍠説“偶見王静安《人間詞話》,於不佞有同心焉,喜可知也”,正是這些詞論者的反應。民國時期引用、討論《人間詞話》的文字在各種詞話中不斷出現。如蕭滌非《讀詞星語》評析歷代詞人詞作文二十九則,其中引用《人間詞話》竟達十則之多,蕭氏對《人間詞話》的欽敬由此可見。蕭滌非於年至年在清華讀書,與王國維有師生交集,蕭滌非的詞學批評有王國維詞學的烙印當屬自然。又如翁麟聲的《怡簃詞話》論詞曲關係,引用《人間詞話》的論斷,視《人間詞話》爲經典。凡此種種皆可見出《人間詞話》的影響。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與傳統詞學有一定的背離性,是新詞學思想的表現,在民國時期不僅引起追捧,同時也受到了質疑和批評。下面略舉數例。
其一,對“境界”説的批評。“境界”説是王國維詞論的核心範疇,也成爲民國詞學知名度最高的範疇。“境界”説引發了詞學界的熱烈討論,在民國詞話中亦不乏評議,熱烈鼓吹者有之,質疑批評者亦有之。如《漚庵詞話》有一則專論“境界”,對王國維的“無我之境”加以質疑。又如厲星槎《星槎詞話》指出王國維所説的“境界”通用於詩、詞、曲等各種文體,并非詞學專有範疇,“境界”的提出實際上是對詞體認識不深的表現,并不值得過高評價。其二,對《人間詞話》輕視詞體語言藝術的批評。張爾田《遁庵詞話》指出,“晚近”的習詞者追捧“意境”而拋弃了“辭藻”,是輕視詞體語言藝術的表現,此種傾向應予糾正。其三,對《人間詞話》中一些觀點的批評。如鄭騫《成府談詞》對《人間詞話》過度否定南宋詞人予以批評。
就影響而論,在民國詞壇上能與王國維《人間詞話》相媲美的當屬胡適的《詞選》。胡適詞學的特點是白話、平民化、自然;這些概念成爲新派詞學的標志性符號。胡適新的詞學主張贏得了民國時期不少認同者,在民國詞話中,胡適的《詞選》亦多被提及,胡適提倡白話詞的主張在部分民國詞話中也得到了積極的擁護,蕭滌非《讀詞星語》舉李後主詞之例云:“後主以俗語白話入詞,如‘酒惡時拈花蕊嗅’,‘酒惡’乃當時俗語。又如〔相見歡〕詞‘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則純爲白話矣。”顯然是對胡適白話詞説的正面呼應。朱劍芒《垂雲戀愛閣詞話》舉宋代詞人石孝友〔品令〕詞的例子證明白話詞的審美價值,“寫離别時依依狀態,讀之宛然在目”,生動感人,非文言的“翠顰紅濕”可比。也是對胡適肯定白話詞主張的回應。
然而在民國詞話中也有不少與胡適詞學思想相對立的主張。如劉德成《一葦軒詞話》認爲,詞體作爲一種文體有“其旨隱,其詞微”的特點,用白話來寫則“難盡其含蓄之妙”。又指出在宋代詞史上,*庭堅、蔣捷、石孝友等人的白話詞“尤卑鄙不堪”,是失敗之作。這則詞話雖然没有提到胡適之名,却顯然是對胡適所謂“白話詞”的直接批評。
民國詞話的一大亮點是閨秀詞話的出現。民國之前没有單本閨秀詞話,女性詞人詞作的評論保存於兩類詞學文獻之中:一是零星見於歷代各種詞話,二是附于歷代閨秀詞選之中。明清兩代女性詞學文獻尚處於存人存詞的文獻意識階段。民國出現了九種單本的閨秀詞話,單本閨秀詞話的出現標志着女性詞學批評理論進入了的新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民國時期閨秀詞話的作者中有一些是女性,如《綰春樓詞話》的作者楊全蔭,《香艷詞話》的作者胡旡悶,《讀閨秀百家詞選札記》的著者爲楊式昭;知識女性的介入是民國閨秀詞話的一大亮點。早在北宋末期,李清照曾撰《詞論》,開女性論詞的先河。民國時期,女性作者撰寫閨秀詞話又有特别的意義,她們有文化修養,甚至還有現代教育背景,因而視野廣闊、思想解放;作爲女性她們更瞭解女詞人的生活狀况、思想情感和創作心態,因而對女性創作有更爲深切的感受,對女性詞的優長和欠缺也有更明晰的認識。
閨秀詞批評理論的深度有明顯突破。民國之前,相關的閨秀詞話文獻多爲本事詞話,是出於存人存詞的目的而加以輯録的。民國閨秀詞話的詞學思想則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其一,論閨秀詞者已經注意到評析閨秀詞的特殊性,如况周頤説“評閨秀詞,固屬别用一種眼光。”(《玉栖述雅》)况周頤還提出論閨秀詞的基本原則:“蓋論閨秀詞,與論宋元人詞不同,與論明以後詞亦有間。”是説論閨秀詞既要區别於同時代的男性詞人,也要注意不同的時代特點。古人論詩詞之辨,有“詩莊詞媚,詩直詞婉”之説,詞體具有婉媚的特性,這種特性與女性的性格特點恰相契合。應該説這是很有眼光的認識,頗有一些女性文學批評的色彩。其二,閨秀詞話對閨秀詞人的創作環境、性格特點以及閨秀詞的局限和弊端進行了分析。如楊式昭的《讀閨秀百家詞選札記》云“閨秀詞總是堂廡太小”,指出閨秀詞人受生活閲歷和環境之限,眼界受到很大的局限。楊式昭認爲,與唐宋名家相比,閨秀詞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求其豪氣鬱勃者則不可得”,“學問經驗修養不同”,“觀察之力不及,故言情體物不能細膩”。歷代閨秀詞人受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和傳統習慣的影響,她們的成長環境、社會地位和教育背景均無法與男性相比,女詞人的文化、修養、眼界難免受到限制,甚至造成根本的缺陷。楊式昭受過現代高等教育,其閨秀詞批評的思想和方法均高出時人一籌。
民國時期閨秀詞話蓬勃湧現,此與時代背景有直接的關係。民國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更多女性接受文化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女性的文學創作也更爲普遍,西學東漸,女性意識增强。民國時期的閨秀詞話進入一個新時代,無論文本形式、創作思想,還是批評理論水平,均呈現新的特色,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
“詞話”當下學界有廣義、中義、狹義三種認識。廣義的“詞話”將一切論詞文字皆視爲詞話,甚至將民國時期的詞學專著、論文、白話文章皆視爲詞話;狹義“詞話”專指原爲單本刊行發表的詞話;中義“詞話”指既包括原爲單本詞話,還包括從詞選批語、筆記、詩話、書目提要等詞學文言著述中輯録而成的新的單本詞話。本叢書纂輯的民國詞話爲中義“詞話”。
《民國詞話叢編》在前賢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工作,共收入民國詞話種。所收詞話大體分爲以下四類。
1、單本詞話。此類詞話又可分爲二種樣式:(1)原創類單本詞話。如况周頤《餐櫻廡詞話》《纗蘭堂室詞話》,陳匪石《舊時月色齋詞譚》,周曾錦《卧廬詞話》,夏敬觀《忍古樓詞話》,趙尊嶽《珍重閣詞話》,唐圭璋《夢桐室詞話》等。(2)輯録類單本詞話。輯録類詞話是輯而不是撰。輯録類詞話在清代頗爲盛行,如徐釚《詞苑叢談》十二卷、沈雄輯《古今詞話》八卷等。民國詞話中亦有輯録類詞話,如夏敬觀《彙輯宋人詞話》,乃從五十種宋代詩話筆記中輯録涉詞文獻而成的詞話。
2、新輯單本詞話。此類詞話又可分爲二類:(1)從詩話中輯録之詞話,如王藴章的《然脂餘韵·論詞》乃從王氏詩話《然脂餘韵》中輯録而成的。楊鍾羲《雪橋詞話》乃從《雪橋詩話》中輯録而成的。(2)匯輯各種詞學文獻之詞話。一些詞學家的詞學批評文獻散見於各種形式,如筆記、批語、論詞書札、論詞韵文等,本叢書加以匯輯整理成爲新的詞話。如張爾田的《遁庵詞話》乃從其所著《史微》《玉溪生年譜會箋》《遁庵樂府》等書中輯録的;徐珂的《康居詞話》乃從其筆記集《康居筆記彙函》中匯輯的。
3、由詞選批語彙集而成的詞話。在清代詞話中由詞選批語彙集而成的詞話甚多,如《詞潔輯評》乃胡念貽先生從清人先著、程洪編選的《詞潔》中的評語輯出的;《蓼園詞選》由清人*蘇編選,詞下有箋注、詞話、點評,唐圭璋輯其評語爲《蓼園詞評》。民國詞話中亦不乏此類由詞選批語而成的詞話,如《花庵絶妙詞選筆記》乃據劉毓盤講授南宋*昇《花庵詞選》中的評語輯録整理而成的。《唐宋詞選識語》乃從汪東講授詞學課程所編《唐宋詞選》中之批語輯録而成的。《柯亭唐宋名家詞評》乃據蔡嵩雲《作法集評唐宋名家詞選》附録《柯亭詞評》輯録整理而成的。
4、書目提要類。清人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民國亦有孫人和等的《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籍提要》,胡玉縉《四庫未收書目提要·續編詞籍提要》,趙尊嶽《詞集提要》等。
早在民國時期,民國詞話就開始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他們已開始利用現代學術方法對民國詞話進行整理研究。較早從事民國詞話彙編工作的是詞學大師唐圭璋先生。唐圭璋先後出版了兩種《詞話叢編》叢書,年即出版了初印本《詞話叢編》,共收60種詞話,其中標明是民國人撰輯的詞話共6種:徐珂撰《近詞叢話》、王國維撰《人間詞話》、冒廣生撰《小三吾亭詞話》、陳洵撰《海綃説詞稿》、潘飛聲撰《粤詞雅》。年中華書局出版增訂本《詞話叢編》,共收85種詞話,其中民國詞話增加8種:張爾田輯《近代詞人軼事》、朱祖謀撰龍沐勛輯《彊邨老人評詞》、况周頤撰《蕙風詞話》、况周頤撰《玉栖述雅》、周曾錦撰《卧廬詞話》、夏敬觀撰《忍古樓詞話》、蔡嵩雲撰《柯亭詞論》、陳匪石撰《聲執》。兩版相加共14種。《詞話叢編》對民國詞話的匯輯有篳路藍縷之功。
21世紀以來,民國詞話的文獻整理進入了新時代。張璋編在《歷代詞話續編》(大象出版社,)中收入《詞話叢編》未收的民國詞話29種:况周頤撰《詞學講義》《餐櫻廡詞話》《香海棠館詞話》,汪兆鏞撰《椶窗雜記》,陳鋭撰《詞比》,楊鍾羲撰《雪橋詞話》,冒廣生撰《疚齋詞論》,易孺撰《韋齋雜説》,夏敬觀撰《吷庵詞評》,夏敬觀輯《匯輯宋人詞話》,梁啓勛撰《曼殊室詞論》,葉恭綽撰《遐庵詞話》,陳匪石撰《舊時月色齋詞談》,*浚撰《花隨人聖庵詞話》,趙尊嶽撰《珍重閣詞話》,張伯駒撰《叢碧詞話》,沈軼劉撰《繁霜榭詞札》,李冰若撰《栩庄漫記》,祝南撰《無庵説詞》,宣雨蒼撰《詞讕》,蒙庵撰《雙白龕詞話》,朱保雄撰《還讀軒詞話》,徐興業撰《凝寒室詞話》,劉德成撰《一葦軒詞話》,伊鵑撰《醉月樓詞話》,武酉山撰《聽鵑榭詞話》,配生撰《酹月樓詞話》,林丁撰《蕉窗詞話》,碧痕撰《竹雨緑窗詞話》。
從所收篇目看,《歷代詞話續編》較唐圭璋的《詞話叢編》所收民國詞話有大幅度的增加,在當時乃民國詞話文獻匯輯最多的叢書,應該説《歷代詞話續編》有新發現之功。但是整體來看《歷代詞話續編》作爲文獻著作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
其一,所收詞話不是全貌,影響了文獻價值,如《歷代詞話續編》所收陳運彰《雙白龕詞話》乃據《雄風月刊》年出版的第2卷第2期刊載之21則而成的,却失收《茶話》年第23期刊載之另外21則。又如趙尊嶽《珍重閣詞話》發表於年《同聲月刊》第1卷第3、4、5、6、8號上。《歷代詞話續編》收録之《珍重閣詞話》乃據《同聲月刊》第1卷第3號加以整理,共計則,遺漏了第4、5、6、8號中的餘則。
其二,《歷代詞話續編》收録了大量論詞的白話文章,造成詞話文體的“破體”,如收輯有詞籍序跋、論文、論詞書札,甚至還有民國時期詞學家以及之後包括張璋本人的論文和鑒賞文章,説明該書編者對“詞話”這一概念的理解與學界的共識有所不同。
唐圭璋《詞話叢編》出版之後,不少學者對《詞話叢編》進行增補,較具規模的有以下三種:朱崇才編《詞話叢編續編》5册(人民文學出版社,)、葛渭君編《詞話叢編補編》6册(中華書局,)、屈興國編《詞話叢編二編》5册(浙江古籍出版社,)。這三部叢書有共同之處,即爲了接續唐圭璋的工作,補《詞話叢編》之未備,凡是《詞話叢編》收録的詞話不再收入。三種叢書中均增補了一定數量唐圭璋《詞話叢編》未收的民國詞話。
綜合來看,上述張璋編《歷代詞話續編》(簡稱張編)、朱崇才編《詞話叢編續編》(簡稱朱編)、葛渭君編《詞話叢編補編》(簡稱葛編)、屈興國編《詞話叢編二編》(簡稱屈編)諸編,由於各自用功,造成重復收録的情况,如署名况卜娱的《織餘瑣述》,朱編、葛編、屈編皆收;陳匪石的《舊時月色齋詞譚》,張編、葛編、屈編皆收;*浚的《花隨人聖庵詞話》,張編、朱編、屈編皆收;碧痕的《竹雨緑窗詞話》,張編、朱編、屈編皆收;陳鋭的《詞比》,張編、葛編皆收;冒廣生的《疚齋詞論》,張編、葛編皆收;夏敬觀的《吷庵詞評》,張編、葛編皆收;雷瑨雷瑊的《閨秀詞話》,朱編、屈編皆收;郭則沄的《清詞玉屑》,朱編、屈編皆收;李冰若的《栩庄漫記》,張編、屈編皆收;宣雨蒼的《詞瀾》,張編、朱編皆收。
各叢書亦有單獨輯録、整理的民國詞話,如朱編有陳匪石《病倩詞話》、顧隨《駝庵詞話》、唐圭璋《夢桐詞話》;葛編有夏敬觀的《五代詞話》和《學山詞話》、梁啓超的《飲冰室詞話》;屈編有王藴章《秋平雲室詞話》和《然脂餘韵》。從唐圭璋《詞話叢編》到近年的各種詞話叢書,民國詞話的基本輪廓已經顯現。
唐圭璋先生《詞話叢編》初印本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上述大型叢刊彙編了所發現、整理的民國詞話之外,還有不少學者對民國詞話文獻個案進行了整理研究,近數十年來各種學術期刊發表了一批民國詞話的整理本。發表民國詞話文獻整理較多的刊物有《詞學》《中國詩學》《古代文學理論硏究》《文學與文化》等。如《詞學》第2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發表施蟄存先生整理的汪東《唐宋詞選識語》;《詞學》第4輯()發表*浚《花隨人聖庵詞話》;《詞學》第10輯()發表鄭騫《成府談詞》;《詞學》第13輯(1)發表劉榮平整理的《晚晴樓詞話》;《詞學》第28輯()發表傅宇斌整理的《紅藕香館詞話綰春樓詞話》;《詞學》第29輯()發表王亮整理的王仲聞《讀詞雜記》;《詞學》第30輯()發表曹辛華、張響曾整理的蔡嵩雲《柯亭唐宋名家詞評》;《詞學》第34輯()發表羅克辛輯録的石凌漢《弢素詞話》。《中國詩學》第13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發表陳昌强整理的卓掞《水西軒詞話》;《中國詩學》第22輯()發表張響整理的曹元忠《凌波榭詞話》。《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4輯(華東師範大學,)發表杜文捷整理的*秋岳《聆風簃詞話》;《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6輯()發表劉學洋整理的徐珂《〈近詞叢話〉輯補》。此外《國學季刊》第5期(山東人民出版社,)發表李婧、楊愛娟整理的《碧慮簃詞話》。李慶蘇、李慶淦編著有《李冰若〈栩庄漫記〉箋注》(中國文聯出版社,9)。民國詞話的發現和整理又邁進了一步。
總體來看,以《詞話叢編》《歷代詞話續編》《詞話叢編續編》《詞話叢編補編》《詞話叢編二編》爲主體的民國詞話彙集整理,取得了較大成績,民國詞話文獻得到極大的豐富。
在民國詞話文獻研究方面的成果,應以曹辛華教授的論著爲代表。其《論民國詞話的特點及其價值》(《社會科學戰綫》年第7期)、《論〈全民國詞話〉的考索、編纂及其意義》(《泰安學院學報》年第1期)二文對關於民國詞話的各種學術問題均進行了探討。曹辛華的《民國詞史考論》(人民出版社,)的第十章的附録《民國詞話部分詞話篇名、作者考録》乃首次對民國詞話文獻進行考索的文獻。
以上有關民國詞話的整理和硏究,爲本叢書《民國詞話叢編》的編纂提供了借鑒,在編纂本叢書時參考了前賢時彦的成果,在此謹表謝忱。
四
本書對民國詞話的整理編纂,基本沿用清人及唐圭璋先生對詞話的分類認識及文獻整理編纂方法。本叢書題爲“民國詞話叢編”,乃斷代的文獻總集,彙集民國時期的詞話著作。本書關於民國詞話的界定,原則上以發表(刊刻)時間爲範圍,即以辛亥革命清廷遜位()爲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爲終。由於涉及清與民國易代及民國與新中國更替,本書采用較爲寬泛的時間認定標準,適當從寬掌握。
輯者進行民國詞話的整理編纂工作已有十餘年,其間發表了一批有關民國詞話的文獻整理和考辨的成果,概述如下。
1、民國詞話的整理。本叢書的纂輯者先後在各種期刊發表民國詞話文獻整理論文:
《况周頤〈纗蘭堂室詞話〉》(孫克强、和希林,《文學與文化》年第3期);
《陳運彰〈雙白龕詞話〉》(孫克强、劉少坤,《文學與文化》年第1期);
《况周頤〈餐櫻廡漫筆論詞〉》(孫克强、李倩,《文學與文化》年第2期、第3期);
《况周頤〈珠花簃詞話〉》(孫克强,《詞學》第31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爾田〈遁庵詞話〉》(孫克强、羅克辛,《文學與文化》年第1期);
《朱鴛雛〈雙鳳閣詞話〉》(孫克强、和希林,《文學與文化》年第4期);
《趙尊嶽〈珍重閣詞話〉》(孫克强、聶文斐,《民國舊體文學研究》第1、2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况周頤〈詞學講義〉》(孫克强,《南陽師院學報》年第10期);
《况周頤〈筆記詞話二種〉》(孫克强,《南開詩學》第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楊式昭〈讀閨秀百家詞選札記〉》(孫克强、孫文婷,《文學與文化》年第2期);
《無名氏〈閨秀詞話〉》(楊傳慶,《文學與文化》年第2期);
《梅*菊影室詞話》(楊傳慶,《詞學》第28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民國詞話四種》(《王藴章〈秋平雲室詞話〉》《王藴章〈紉芳簃説詞〉》《何嘉〈石淙閣詞話〉》《何嘉〈顗齋詞話〉》)(楊傳慶,《中國詩學》第17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方廷楷〈習静齋詞話〉》(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39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况周頤詞評輯録》(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0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晚清民國詞話兩種》(《王鐘麒〈慘離别樓詞話〉》《鄺摩漢〈適齋詞話〉》)(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2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金天羽〈倚聲臆得〉》(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4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先施樂園報〉所載詞話五種》(《史别抱〈空齋詞話〉》《滕若渠〈根香山館詞話〉》《冷廬非詞話》《謝黛雲〈黛影閣詞話〉》《唐和華〈蘭蓓蕾館詞話〉》)(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5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小時報〉所載詞話五種》(《章星園〈星園詞話〉》《姚民哀〈倚聲偶得〉》《陳詩〈静照軒詞話〉》《王芋原〈懷蘭拜石軒詞話〉》《尤一郎〈楙齋詞話〉》)(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6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詞林玉屑》(和希林,《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49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民國詞話五種》(《馮秋雪〈冰簃詞話〉》《*沛功〈心陶閣詞話〉》《聞野鶴〈詞論〉》《潘與剛〈讀紅館詞話〉》《張龍炎〈讀詞小紀〉》)(和希林,《中國詩學》第20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沈奎閣〈西溪詞話〉》(和希林,《詞學》第38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民國詞話七種》(《葉靈鳳〈餐碧簃詞話〉》《求物治齋詞話》《朱劍芒〈垂雲閣戀愛詞話〉》《宋訓倫〈天際思儀庵詞話〉》《武酉山〈聽鵑榭詞話〉》《何嘉〈絳岑詞話〉》《厲鼎煃〈星槎詞話〉》)(和希林,《南開詩學》第2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此外,先期出版了兩部民國詞話彙編。孫克强編《况周頤詞話五種(外一種)》(浙江古籍出版社,)目録如下:
《香海棠館詞話》《餐櫻廡詞話》《珠花簃詞話》《纗蘭堂室詞話》《詞學講義》《織餘瑣述》。
楊傳慶、和希林編《輯校民國詞話三十種》(花木蘭文化出版社,)目録如下:
《綰春樓詞話》《閨秀詞話》《倚晴樓詞話》《鏡臺詞話》《香艷詞話》《梅*菊影室詞話》《雙鳳閣詞話》《袌香簃詞話》《詞論》《習静齋詞話》《心陶閣詞話》《冰簃詞話》《紅葉山房詞話》《愛蓮軒詞話》《柳溪詞話》《讀紅館詞話》《讀詞星語》《怡簃詞話》《讀詞小紀》《覺園詞話》《詞瀋》《讀詞雜記》《讀詞閒話》《潜公詞話》《秋平雲室詞話》《漚盦詞話》《石淙閣詞話》《顗齋詞話》《雙白龕詞話》《紉芳簃説詞》。
2、民國詞話考辨。民國詞話許多發表在各種刊物上,往往存在重出、改易的情况,纂輯者曾進行了一些考辨硏究。主要論文有:
《况周頤詞學文獻考論》(孫克强,《文史哲》年第1期);
《况周頤詞話綜考》(孫克强,《國學學刊》年第4期);
《况周頤〈餐櫻廡詞話〉考辨與輯佚》(孫克强,《中華文史論叢》6年第2期);
《民國詞話四種説略》(楊傳慶,《古典文學知識》年第5期)。
以上工作皆圍繞《民國詞話叢編》開展,解决了一些歷史懸案,拓展了今見民國詞話的範圍,爲本叢書的編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需要説明的是,本叢書與孫克强編纂的《清代詞話全編》(鳳凰出版社,)有接續關係,分别爲清代、民國的詞話總集。
民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轉型時期,一方面由西方引進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産生了新的文化;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詞學領域新舊兩派的分野與争論,正是時代精神變化的體現。作爲民國詞學組成部分的詞話著述,雖然也有新變的因素,但是舊派仍占據了主流位置,可以説民國詞話是古典傳統詞學的終結,也是詞話這種文學批評形式最後的輝煌。民國詞話對後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民國詞話的作者多在各個大學任教,形成了傳承有序的詞學傳統,薪火相傳,意義自不待言。但是作爲民國詞學文獻重要載體的詞話,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呈現其全貌,《民國詞話叢編》的出版冀望能推進民國詞學的研究,進而深化對中國詞學史的研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