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日记,巧记成语,通读词典,精讲成语。
你好,今天咱们要精讲的成语是“哀感顽艳”,拼音:āigǎnwányàn,
这个成语最原始的出处是曹魏_繁钦《与魏文帝笺》,原文是:“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意思是歌声和音乐哀婉凄恻,使愚蠢的人和聪慧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用来形容作品哀怨感人。
这里补充3个知识点:
1.1《与魏文帝笺》的历史背景为建安十七年(公元年)正月,曹操大*攻打东吴,发生了著名的濡须口大战,来报建安十三年(年)赤壁惨败之仇,迫使孙权迁都至南京,班师回朝的曹丕进一步受到重用,在大*凯旋,即将抵达邺城之际,繁钦迫不及待地以短笺(短信息)的形式向曹丕汇报自己发现了一个叫"车子"音乐奇才,
1.2作者繁钦,曾任丞相曹操主簿,办公室秘书,以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
1.3这篇文章最开始名称应该不可能叫《与魏文帝笺》,因为曹丕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年),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这篇文章发生在公元年,大体是在曹丕当皇帝时期的后人改名而来。
相关的其他用法有:
第一个案例选自,清朝郑方坤_《五代诗话》卷四,原文是:“许伯扬咏隋河柳词云:““如将亡国恨,说与路人知。”哀感顽艳,都与此词末句一例。””
这里补充2个知识点,
2.1鄙人查到《五代诗话》原作者是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后来未能完成,缺漏很多,后来郑方坤得到王士禛的残稿,查缺补漏,增补很多,两人内容算入合集,统一编入《四库全书》。
2.2原文中提到的“许伯扬”,是唐宋之交的文人许庭,有6首诗文存世,被郑方坤评为哀感顽艳的那首词,叫《临江仙·不见隋河堤上柳》,原文是:“不见随河堤上柳,绿阴流水依依。龙舟东下疾于飞。千条万叶,浓翠染旌旗。记得当年春去也,锦帆不见西归。故抛轻絮点人衣。如将亡国恨,说与路人知。”
第二个案例选自,清朝吴趼人_《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原文是:“这封信却是骈四骊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哀感顽艳。”
这里补充1个知识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本书,是晚清文学家吴趼人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被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为父亲奔丧开始,到经商失败结束,通过“九死一生”二十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揭露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建议大伙有时间读一读。
咱们看第三个案例选自,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八,原文是:“想起家里传说的三仙姑的哀感顽艳的故事,空气里都有一种飘逸的情感。”
这里也补充1个知识点,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以及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其中,散文《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7课和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6课。
好,以上就是成语“哀感顽艳”的详细讲解,感谢收听收看,谢谢!
硕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