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忧悒以终身
年10月1日,国庆节,携母观《*金时代》。不同于当下流行的“X时代”,不是凭脸漂做的一部电影,娓娓而道的是号称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的生平。母亲已若干年没有进过电影院,这也算尝鲜了。电影历时三个小时,静静看完。老人家仅一句:“女人不易!”
一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
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才女,一生坎坷。幼时的家庭冲突,少年求学,青年逃婚,一生中三段真情,可至死,身边却无一人相守。她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幸运。悲剧是她个人的,幸运却是我们的。
民国,是思想解放的*金年代,造就了一大批名垂千古的大匠。而萧红,却是以自己短短的三十一岁生命在感受世界,文字创作。从成年起就一连串惊世骇俗的举动,虽然有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有的是意气用事,但也使她充分感受自由可贵,生活艰辛,于是《呼兰河传》的文字里才有了个人、自我的东西;才有了诗、小说、散文综合于一体的创作体。“人生仿佛行路、游山,寻常大道,安全平顺,风光尽在把握,却也平庸落套,少意外之喜;荒僻野径,有人所未知的美景、发现,也有峭壁深壑等险阻。所以,大多数好奇心、探险欲和能量都平凡的人,走了常规之路。”而她却用悲剧的一生,给大多数走了常规之路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惊喜的门。
二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萧红
人生的痛苦,就在于折腾。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折腾方式、时代有时代的折腾手段。处在萧红那个年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社会*治理想和个人情感纠缠,让一部分人在折腾中清醒;今天的大多数人,却是在霓虹闪烁、灯红酒绿中,抛弃个体思考,沉溺物质追求的折腾中沉沦。思想的东西越来越少,自己不愿想,旁人的,也不愿听,虽然长寿,但大多活得大同小异,活得没有丝毫特点。
三
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萧红
爱情,是文学的永恒话题。二萧的情感碰撞,让萧红“没有一点力量,连眼睛都张不开。”就算是饥寒交迫,有了爱的滋润,依旧甘之如饴。“只要他在我身边,饿也不难忍了,肚痛也轻了。”“黑面包加盐,你咬一口,我吃一下,盐抹多了,还能开开玩笑:这样度蜜月,把人咸死了。偶尔在小饭馆奢侈一回,把馒头、小菜、丸子汤吃饱,再买两颗糖,一人一颗,真是惬意。”电影看到这,影院里顿时一片笑声。也许,每份爱情都曾有过类似的艰辛困苦,于是才有了这会心一笑。
相处日久,萧*“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的粗犷豪放开始让萧红痛苦到骨髓,适时出现的端木蕻良充满优柔温和,却让萧红顿时有了依靠。电影里得不到祝福的红良结合场景,是以端木的哭泣为结尾,可萧红的结婚感言却再次感动我们:“我对他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只是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就像现实生活里的各种情感纠纷一样,说不清三人到底谁对谁错,只不过,造就的只是萧红悲剧的情感生活。诚所谓成也萧*,败也萧*。
四
我将孤寂忧悒以终生——萧红
萧红一生中朋友众多,走进她情感世界的男性却有四位:没落富家子弟汪恩甲;始乱终弃的表哥陆哲舜;一见倾心终身相爱的三郎萧*;斯文秀气散漫疏淡的端木。当然,还有两位,也不得不说说,其一,亦师亦兄亦父,提携帮助良多的鲁迅;其二,临终前救助陪护,并成为第一位为萧红写传的骆宾基。虽然如此,但萧红至死,也无一人相陪,正应了她二次生产后对好友白朗而言的“我将孤寂忧悒以终生”。
回看萧红的三段婚姻,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的组合。也许无论是谁都会在重组婚姻时,下意识的去选择性格迥异的对象,希望规避曾经经历过的生活风险。但每个人的优缺点,都肯定犬牙交错,绝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结果依然不免失落。不过,人生一世,又有谁真正能经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携手。求得过程的壮美,就别计较结局的凄凉。这,再次让我联想到《与妻书》中那句“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的情意绵绵。
没有经历那个时代,就没法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特别是处在思想高地的精英们的不同思想。不过,我还是愿意做一个能反思自己、坚持个性的人。即便生活也如他们一般,经历苦痛。当然,再苦也绝不会过像他们当年那样的生活了。
现在,是我们的的*金时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