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薇按
韬奋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年,他就读于交大附小、附中和大学的电机专科。今年,交大出版社精心出版聂震宁先生编选的韬奋文集——《生活与我》《转到光明方面去》,意在传承韬奋百年出版传统,接续交大悠久文脉。
引言:"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摆脱读书人的积习,拒绝被资本污染,不被书生气淹没,将思想的脉息伸展到芸芸众生那里,实在也有殉道的意味吧。他的特别在于,对于学界、*界、民间都颇为了解,但自己的立场,一直在大众那里。那么多的造谣中伤,那么多次的流亡以至被捕,都不改其志,这是新文化的特别的传统。在坚持思想性、学术性、大众性中,文化是可以生长出别样的景观的。"
生活书店重庆分店(图片来源:互联网)
走向大众的知识人
文
孙郁
多年前整理鲁迅的藏品,曾经见到邹韬奋编译的一本俄国作家的书。联想起鲁迅与他的关系,颇多感慨。那书的多幅插图,都是鲁迅提供的。而晚年鲁迅对俄国的判断,有一些受到了邹韬奋这类青年的影响。他自己的俄国文学观,是参照了许多年轻人的译文的。这在现代史上,都是值得细细分析的趣事。
“五四”之后,新的文化人分成几类。一是胡适那种与当局若即若离,但亦有学者底线的人;一是鲁迅那种在社会边缘为底层呐喊的人;还有知堂那种躲在书斋里冷眼观世者。邹韬奋和他们都不太一样,虽然亲近鲁迅,但不像胡风、柔石、萧红那样以创作呼应鲁迅的思想,而走的是另一条路。即以实业救国的方式,搭建新民间的平台。在艰难的环境下,形成了知识分子的另一条道路。
年10月,韬奋与夫人参加在重庆举行的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大会
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邹韬奋,最初热衷于翻译,他译笔很好,文字朴实无华。早期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