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回忆的性别我们为何要写谢烨之死
TUhjnbcbe - 2021/4/12 20:11:00

昨天(10月8日)是谢烨逝世二十七周年忌日,我们推送了《谢烨之死:天才神话下的性别暴力》一文。多年以来,对此事的缅怀与追悼往往围绕顾城,鲜有人在这一天纪念谢烨。

在林奕含之后,在北大包丽与拉姆之后,当我们以性别视角重新看见谢烨、重新检视二十余年间文学界与媒体对此事的呈现,我们会看到什么?今天这篇文章,是《谢烨之死》的作者元十雨与后生价值的编辑陆召袂在选题阶段的一次对谈节选,经删减、增补后呈现如下。

撰文

元十雨、陆召袂

编辑

陆召袂

排版

橘兔子

召袂:

其实昨天那篇文章,咱们选题的初心是:后人在追忆顾城和谢烨的时候,普遍存在一种浪漫想象、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玫瑰色滤镜,把顾城在生活能力上的缺陷说成是「天才」特有的「遗憾」。这种叙事是非常性别不友好的,因为谢烨所有的付出、所受到的伤害包括家庭暴力,被习惯性地认为是「妻子理应付出的代价」;乃至谢烨最后被谋杀,都变成了顾城「特立独行」的注脚。

这是今天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忆的性别我们为何要写谢烨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