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食物治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5707533.html南郭寺本来不在天水旅游的日程之内,心想着各地寺庙繁多,然而大都捕风捉影,为近年来修建,作为景点,游览起来实在勉强,更何况,它并不如少林寺、大慈恩寺、灵隐寺等蜚声海内,闻名遐迩。但是有朋友着力推荐,于是查阅了南郭寺的资料,发现这座寺院竟然不同凡响,号称为“陇右第一寺”。这样以来,兴趣便被激发出来,不能不去游览一番了。开车到了天水市秦州区的城南,就开始上山,道路蜿蜒曲折,个别地方地势陡峭,好在是单行道,车开起来也算顺畅,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小径通幽,在市区边上,有这样一个雅致的地方,真是不错。到了半山腰,看见了停车场的牌子,知道南郭寺到了。南郭寺位于慧音山坳,面临藉水,背负青山,历史悠久,因在天水城郭之南而得名,在宋代被称“妙胜院”,清乾隆皇帝敕赐“护国禅林院”。南郭寺座南面北,由三座山门自西向东组成西院、中院、东院三个院落。西院是南郭寺的主院,也是参观的主要部分,其建筑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二配殿,东西禅林院以及卧佛殿等。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材料,南郭寺始建年代就有了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始建于“春秋晚期”,有人认为是在“东汉初年”,有人认为建于“隋唐早期”等,但是春秋时代,佛教才在印度兴起,还未传入我国,自然不会有寺庙修建,这个时间并不可信。近人董晴野先生等经过细心考证,认为南郭寺“始建于北朝”,这种说法得到了广泛的承认。据此算起,南郭寺开山迄今约一千六百多年,可以算是中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天水人民当然引以为豪。先从诗圣杜甫说起。公元年,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从陕西关中西行,翻越陇山,到达甘肃,流寓秦州(天水),他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写下了一百多首诗,多为对秦州风土人情和美景胜境的赞美。在《秦州杂诗·山头南郭寺》一诗中,杜甫写道: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前半段写景。当年的南郭寺不见得有今天这般热闹,饱经战乱,加之民生凋敝,老百姓生活都成问题,那里顾得上烧香拜佛之事,想来也是车马稀少、荒草萋萋、破败不堪。杜甫到了南郭寺,只见南山古柏占据空庭,似乎成了古寺的主人,北流泉水汩汩涌出,借助渠道可以流淌到城里,造福百姓,秋花生于危石之底,夕阳残照卧地之钟,寥寥数笔写尽了南郭寺当年的苍凉之状。接下来抒情,诗人风雨飘摇,颠沛流离,半生坎坷,心中顿生悲凉忧伤之情,溪风飒飒,俯仰之间悲愤涌上心头。诗人提到的“老树”就是寺中一景,天水多古树,南郭寺更是代表,古老且奇特。进寺之前,在西牌坊门前就能看到两株千年古槐,分立左右两边,当地人称作“唐槐”,已有多年的历史,树围达七米之多,树叶刚刚长出,还是*嫩颜色,虬枝遒劲,伸向晴空。在院内,有一株已经生长了年左右的古柏,乃是春秋时代所植,被誉为“中国古树的活化石”。一树分出三条主干,其中南向一枝斜靠于砖柱之上,嶙峋的树干直插云霄,四周树枝已经干枯掉落,但顶端一簇却是生命焕发,枝繁叶茂。天水市古树繁多,有古迹处必有古树,这棵古柏的编号为,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见。西北向一枝已经枯死,树干下面立有一块石碑,经过了几百年的生长,树干已经紧紧的包裹住石碑的上部,形成“树包碑”奇观,树干前端又巧妙的架于一株大槐树枝杈上,槐树虽然年轻,也有多年的历史,当年种树的人恐怕没有想到,这棵年轻的树在未来能够成为古老柏树的“手杖”。南郭寺大雄宝殿庭院的西北角,长着一株龙爪槐,树身高十多米,也有多年的树龄,据说也是全国之最,树冠苍劲盘曲,树枝形似龙身,整棵树像是群龙飞腾。在寺院的一个角落里,还有一颗卫矛树,如果不是导游的介绍,一般不会有人注意,卫矛树多在南方生长,是一种落叶灌木,不易长高长大,但是经由一位僧人移植过来,在南郭寺却长成了乔木,高达18米,这也是件令人称奇的事情。
在宽阔宏大的天王殿,门额上悬挂着"第一山"的巨匾,这是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的字,起笔独特,气势磅礴,也是南郭寺的一景。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在中国享有“第一山”之名的大山不下20座,文人墨客,各界名流只要喜欢脚下的山峰,就写“第一山”,如此众多的“第一山”不免打架,其实大家心里清楚,这只是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山,各山有各山的妙处,不必太较真。其中立有米芾“第一山”石刻者有十余座,如山东泰山、河南嵩山、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四川峨眉山、陕西终南山、浙江杭州吴山、江苏盱眙南山、江苏南通狼山、四川富顺钟秀山,南郭寺的“第一山”还未算上数。所以,和众多的“第一山”一样,这块匾上的“第一山”只是临摹而已,大家摹来摹去,现在也不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第一山了。
南郭寺所供奉的神佛,和其它庙宇大体一致。在天王殿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旁边还有护法韦驮和四大天王;在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还有众多菩萨相伴。卧佛殿供奉缅甸玉体卧佛一尊,因为游览匆忙,未能一睹真容。中院财神殿有三国名将关羽坐像,这就是武财神,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杜少陵祠堂内有清代彩绘泥塑杜甫坐像一尊,杜甫一生贫困,旁边侍立的自然不是什么童仆,据说是他的两个儿子宗文和宗武,杜甫对秦州有感情,秦州也待杜甫不薄,在南郭寺专门建立祠堂,世世代代纪念这位诗人。
南郭寺因何而建,谁人所建?今天已经无法知晓。站在南郭寺的门前,天水市容一览无余,前面是新城新貌,身后是古树古寺,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古今之间,不觉让人有些恍惚迷离。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寺因人废,寺因人兴,今天是昨天的果,又是明天的因,每个人都在历史的网格之中,又很快成为过眼烟云。今天看到的弥足珍贵,应当倍加珍惜,未来可期,更应当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雒宏*
转发也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