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梅花儿感知到了大雪召唤,应时而开。
就这样满怀欢欣的抱着一盆红梅在雪中溜达,假装偶遇“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溜达完毕,来学习二月梅花神:林逋,顺便插个梅花作品致敬。
二月梅花神:林逋
林逋(公元~),字君复,北宋著名山林诗人,以“梅妻鹤子”闻名于后世,不负二月梅花神之名。
据《宋史》记载,林逋在西湖孤山之下,结庐作舍取名“巢聚阁”,植梅三百六十棵。林逋留下一首首咏梅诗,人称“孤山八梅”,犹以这《山园小梅》为世人所熟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梦溪笔谈》再现“梅妻鹤子”场景:“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林逋爱梅,不止是爱梅之美,更是其内心映照,不为尘世所累,弗趋荣利。苏轼以《书林逋诗后》致敬:
“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但是,梅妻鹤子的诗人,也有到不了的远方。
林逋居于孤山,属于西湖风景区,唐宋时期西湖亭台楼阁遍布,自然免不了烟火气——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唐宋间楼阁参差,弥布椒麓”(椒麓,山巅山脚)。
因而,林逋居于孤山,已经是我们心中的远方。但是在林逋心中,依然有着更加向往的远方,比如天竺山——“西湖之西天竺深,天香满风多桂林。老猿引子下高树,流水与云来远岑”(元·张翥)。
诗人心中也有去不到的远方,怎么办?
那就保留浪漫的想象,在心中勾勒场景,“犹拟别移居”,畅想着假设抵达远方,过上溪水树木相伴、结庐深山的避世生活。
林逋《书孤山隐居壁》
山木未深猿鸟少,此生犹拟别移居。
直过天竺溪流上,独树为桥小结庐。
插个花儿,致敬梅花神
作品1-花材:梅,菊,松
作品2-花材:白梅,散尾,洋牡丹
纪念我的白梅,开出第一朵花。
看图识错之:蜡梅,不是梅。
梅花,蔷薇科,落叶乔木,可以长成一棵高大树木,有明显的主干、分枝;
蜡梅,蜡梅科,落叶灌木,看起来是一丛,枝干丛生。
生活中,我们会把蜡梅、腊梅混着用,以为是腊月里盛开,所以叫腊梅。但是蜡梅本名源自其色泽像蜡——明代《花疏》有记载:“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蜡耳”。
作品3-花材:蜡梅、山茶、米兰叶
关于作者·
王允娟家元教授
小原流花道深圳花朝支部
花落有痕
花开有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