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这一弹丸之地,即使是国人也很少有人知晓。在清朝时期的二百多年中,作为对日本贸易的唯一窗口以及日本漂流民的集散地,可以说是清朝的“特区”,而乍浦—长崎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日本德川幕府的“生命线”。亦有慈禧生于乍浦之传说......
从乍浦到日本长崎,除了《海国图志》、《乍浦集咏》等众多书籍外,《红楼梦》也没有例外。如果称《海国图志》为冲击日本的“黑船”,那么《红楼梦》也可称之为“红船”吧?!从山上俯瞰乍浦山湾(笔者摄影)
《红楼梦》是何时传至日本的?
日本红楼梦研究第一人者伊藤漱平先生通过考证村上文书历史文献,认为:“寅贰番南京船,在程甲本《红楼梦》年出版的两年后,即年从乍浦港出帆,并于当年12月9日抵达长崎。寅贰番南京船所载的汉籍共有67种,其第61种即是九部十八套的《红楼梦》。年共有12艘唐船、1艘荷兰船进入长崎港。”寅贰番南京船船主何许人也?
迄今为止,无论日本还是中国,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只知道是寅贰番南京船将《红楼梦》从乍浦运至日本长崎的。笔者通过对日本保存的历史文献进行考证,最终得知寅贰番南京船船主王开泰为浙江省杭州府(今杭州市)仁和县(今杭州市)人。寅贰番南京船共有船员80人。王开泰在日本长崎死后,被埋葬在长崎兴福寺后山。
年为纪念《红楼梦》从乍浦运抵日本周年,在乍浦修建了“海红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题写了亭名,并在正面石柱上撰写楹联:“梦从此处飞去,渡碧海青天,散落大千世界;石自那边袖来,幻痴儿女,真情万劫不磨。”亭背面石柱上的楹联是“绛雪融融,青埂流芳别乍浦;炉烟袅袅,红楼寻梦到长长崎。”由长篇小说《曹雪芹》作者、著名红学家端木蕻良撰写。乍浦海红亭《红楼梦》出海纪念碑(笔者摄影)
伊藤漱平先生为纪念《红楼梦》东渡日本题字(位于乍浦)
(笔者摄影,经伊藤漱平先生女儿确认,为伊藤漱平先生字迹)
伊藤漱平先生(-9)生前是日本的中国文学家、东京大学以及二松舍大学名誉教授。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研究第一人者,其自认为是“红楼梦主”。伊藤漱平先生持续六十年以上的《红楼梦》研究,并受到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