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一生——檵木
中国汉字因花木而造字,有些许稀奇。
这个字就是“檵”,音:jì,意思是花瓣丝状,共四枚。“繼木初开思杳然,因花造字古来鲜”(杳然:形容沉寂)的诗句说的便是这字。爱花草的朋友知道,这是说“红花檵木”,也许那“檵”字不好写,现在都把它别称为“红继木”了。
这“红花檵木”不仅因先人特意为其造字而有名,其实,更有另一层原因,大家都会背诵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也知道这诗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却不知诗中“连理枝”可不是随意什么树都可以来充当的,这“连理枝”必须是“檵木”的枝,古人相信,两棵檵木树枝一旦相依,就会在岁月中相守粘合相融。
原无清著作《植物名实图考》有记:"檵花一名纸末花,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丛生细茎,叶似榆而小,厚涩无齿,春开细白花,长寸余,如翦素纸,一朵数十条,纷披下垂,凡有映山红处即有之。红白齐炫,如火如荼。其叶嚼烂,敷刀刺伤,能止血。"是的,檵木不但作为珍贵的彩叶观赏植物能争奇斗艳于山岗,也能柔情似水止血化瘀于外伤。
檵木经多年调查研究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地区,其品种有4种及1变种,而我国就有3种及1变种。我国的4个品种分别为檵木(别名白花檵木)、大果檵木、大叶檵木及变种红花檵木。其中白花檵木及其变种红花檵木是主要的栽培品种,红花檵木相比白花檵木其花红叶红、颜色绚丽是珍贵的彩叶观赏植物。白花檵木
常绿或半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多分枝,嫩枝有星毛,老枝秃净;芽体细小,有褐色绒毛;叶革质,卵形,先端尖锐,基部钝,歪斜;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被毛,萼筒杯状,花瓣4片,带状;雄蕊4,退化雄蕊4,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蒴果卵圆形,先端圆;种子圆卵形,黑色,发亮;花期3-4月。红花檵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常见植株高度为80-厘米,树冠多分枝,小枝有星毛。树皮的颜色为暗灰色、浅灰色,枝干的颜色为红褐色;叶片互生,质感轻薄,形状为卵圆形、椭圆形,长度为2~厘米,宽度为1.~2.厘米,颜色为暗红色,叶片的两面都有星状的绒毛,顶端较为尖锐,底部为扁椭圆形;花序呈球形,主要生长在植株枝干顶端或者叶腋下,花瓣呈线形,颜色为紫红色,萼片呈杯状,长度为2毫米,花期在4~月。果实的颜色为褐色,形状为近卵形,果皮表面光滑,成熟期在8月。种植方法
宜选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栽植,喜通风、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小苗需源带宿土,大苗需带土球。盆土宜选用排水良好,肥沃的酸性土,培养土可按红山土6份,腐叶土1份,砂1份混合均匀配制而成,上盆时加1%硫酸亚铁与硫磺粉调节酸度。根据苗木的大小选择适当的花盆。
光照温度
喜半荫环境,喜温暖、湿润气候及疏松酸性土壤,pH值为4.~6之间,适应性、萌发力及抗逆性都强,较耐荫、耐旱、耐寒、抗热,地栽能耐-12℃低温和能抗43℃的高温,生长的温度保持在20℃左右比较适宜,但是冬季气温低,放进室内过冬比较好,温度保持在℃以上,要注意通风。
浇水施肥
红花檵木喜欢湿润的环境,生长期间浇水要适量,盆土不能过干或者过湿。一般浇水,夏季需要多浇水,还要注意遇到刮风或干燥天气时,要多往树身、枝叶喷水,冬季因为红花继木会休眠所以要减少浇水,但也不能过干。生长期施追肥,宜淡不宜浓,每月施2-3次稀薄液肥,注意红花继木喜酸,可以喷一些硫酸亚铁溶液,开花前施一些钾肥,花期为3-月。
整形修剪
檵木盆栽成型之后还应采用摘心、摘叶、摘芽、修剪等方法,使其保持优美形状。枝叶疏密得当,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防止下部枝叶枯死。因檵木萌发力强、耐修剪,在早春不应修剪。可少量疏枝,因临近花期。初秋等生长季节进行轻、中度修剪,配合正常水肥管理,约1个月后即可开花,且花期集中。重剪应在盛花期前后或初秋较为合适,结合翻盆换图进行效果会更好。花后要尽早剪去红花檵木残花和座果,以免消耗养分。
北方种植
在北方地区宜盆栽室内越冬。露地裁植宜选在向阳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盆栽宜选用腐叶土、园土和河沙混合的培养土,最好添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用1-2年生苗栽植,2年换1次盆。栽植换盆后及时浇水,放半阴处养护。北方夏季炎热,气温高,需架搭遮荫棚或放入室内、屋檐下、树荫处等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北方冬季寒冷,温度低,最低气温会长期达到零下十几度,所以露地种植红花檵木则不能正常越冬,入冬前需做好防护,最好是搬到室内进行养护。
——取景自绿建科学城绿化项目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