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四川境内仅存一丛千年之花,“一支太平花,半部中国史”
“太平花”:虎耳草科、山梅花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植物,花期4-6月,果期8-10月,原产四川,尤以青城山为胜。太平花,就是出自青城山中的一朵奇葩。枝叶茂密,花乳*而清香,5~9朵聚集成一束,看上去高贵典雅,非常漂亮。
令人想不到的是
这朵看似娇小的太平花的历史
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太平花前前后后共经历了5次大迁徙
最终在北京的皇家园林里安了家
也适应了北方的气候
然而,一个神奇的事情却悄悄发生了
至少在明代,太平花都还在青城山繁衍
但从清末开始,太平花却在青城山神秘消失
从清末至今,人们一直在寻找太平花
寻踪的人群里,既有知名学者,也有专注于地方文化的人士
抗战时期,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
当时的灌县(今都江堰市)更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处
被誉为“三百年来草书第一人”的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
曾数次登上青城山
寻访太平花,但每次都抱憾而归
年春夏之交,第三次寻访太平花未果后
于右任在他的《青城纪事诗》中无比惋惜地写道:“名山名卉知名久,不见花开醉太平。”
都江堰市地方文史学者、著名书法家李启明先生
晚年曾自述:年轻时读范成大、陆游等人的诗歌
了解到至少在宋时,青城山中就有一种叫“太平瑞圣花”的名花。
但他攀爬青城不下千次,终不见此花踪影
后来他在读徐珂《清稗类钞》时,得知此花尚存于北京故宫
为此三上故宫寻访
直至年,李老以96岁高龄辞世
亦未能在故乡见到太平花绽放
唯留花诗念花名:“名花生长本青城,流转兵戈滞北京。欲共携归归未得,卿须怜我我怜卿。”
年秋,都江堰市组成考察组,开始了对太平花的寻访与考察。
年1月,都江堰市委相关人员前往故宫,向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了太平花的历史与现状,并表达了希望引种太平花,让其回归家乡的愿望。单霁翔感念都江堰市多年来对历史文化保护、挖掘、梳理与弘扬所做的积极工作,欣然同意。
年5月,流落千年的太平花,终于回归了故里。
漫长的千年时间里
生长在都江堰青城山中的太平花
在历史的风雨中一路北迁
两次被皇帝赐名
历经五次不平凡的迁徙
太平花的第一次迁徙
大约在五代时期。据传后蜀王建宫中的“大小徐妃”皆为青城县人。
青城遍山开放的太平花,不仅花白似雪,芬芳醉人,还有“天下太平”之寓意,两位徐妃将太平花移植后蜀王宫,寄托相思,深得王建喜爱。
太平花的第二次迁徙
大约在蜀亡之际。公元年,北宋灭后蜀,蜀后主孟昶被俘押往汴梁(今开封),太平花遂从成都迁徙至开封。
公元年,太平花被作为贡品从青城山启程,千里迢迢运送到大宋的都城汴梁,也就是今天河南的开封。
大宋的第4任皇帝宋仁宗,简直是一见倾心,将它种植到自己的御花园,并赐名为太平瑞圣花。一夜之间,太平瑞圣花成了大宋最有名的花。
太平花的第三次迁徙
大约在北宋靖康二年(年)。金代海陵王灭宋时,抢运了大量太平花等珍奇花卉。海陵王迁都燕京,便把太平花移栽到了金中都及中都的西郊。
金朝灭亡以后,金中都皇城被毁弃,只有种在京郊的太平花躲过了劫难,保留了下来。
太平花的第四次迁徙
元明时期。北京京郊的太平花被移植到皇城御花园中精心培植。
太平花的第五次迁徙
清初。太平瑞圣花移植到畅春园和圆明园里种植。
后来因嘉庆皇帝去世,谥号仁宗睿皇帝,“睿”字跟“瑞”字同音,为避讳,道光帝下令把太平瑞圣花的“瑞圣”二字去掉,太平花一名沿用至今。
同一花卉经两位皇帝赐名,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年,英、法联*攻入北京,畅春园、圆明园中的太平花全被焚毁,只有长春园中幸存两丛。
年,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将幸存的两丛太平花移植到了排云门前,一边一棵。
年,八国联*侵占北京,太平花再经劫难。幸运的是,其中一棵存活了下来。
清末,慈禧和隆裕两太后以及瑜妃、瑾妃等常以此花作为礼品赏赐王公大臣,不少的王公子弟都以种植太平花为荣。
专家称,北京的太平花,由于水土原因、多年丛种,生长缓慢,已大不如蜀。然仍香艳袭人,不减当年。
太平花颠沛流离的命运、变化多舛的迁徙,竟然与中国近千年的历史遥相呼应。
如今太平花回到家乡
已度过适应期,生长得很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都江堰会开遍太平花
太平花不仅是现实中的花朵
更承载了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多难兴邦的精神
任时光荏苒、历史更迭
这朵洁白如雪的小花
始终传递着一个朴素的愿景
天下太平
太平花盛留香千年
愿山河家园太平长安
赏花地:都江堰市离堆公园内
图片摄影:八叔
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红星新闻、每日都江堰、青城山都江堰、微成都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