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馨悦middot诗词小课堂诗词里
TUhjnbcbe - 2022/6/5 16:41:00

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分享诗词之美

感受中国情怀

中国古典诗歌到了唐朝达到其发展的全盛时期,即便是晚唐,也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之景象。本期诗词小课堂,请跟随春小悦共同走进晚唐时期著名的羁旅行役诗《商山早行》,领略晚唐诗歌的风采。

?

馨悦·诗词小课堂第11期

?

主讲老师

本期主讲老师:赵杨老师。本科学历,现承担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他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负责,所带班级班风纯朴、学风优良,曾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赵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他用一颗火热的心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使他们快乐成长,收获多彩童年。曾获得“校级优秀中队辅导员”、“最诚信的馨悦老师”、“校级优秀社团老师”等荣誉称号。

教育信念: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

走近诗人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悟诗意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但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duó):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明:使……明艳。一作“照”。

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照”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名家点评

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点评: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点评:《三山老人语录》云:六一居士喜温庭筠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尝作《过张至秘校庄》诗云:“鸟声梅店雨,野色柳桥春。”效其体也。

李东阳在《麓堂诗话》中点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胡应麟在《诗薮》中点评: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运,非人力。

展示进行时

六(2)班学生书写展示

六(2)班纪泽佳同学手势舞

馨悦寄语?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升华。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感悟诗歌之美,汲取古人的智慧!

END

图文

赵杨

校对

卫东

编辑

畅舆

初审

志荣

终审

冬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馨悦middot诗词小课堂诗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