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端木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林甸往事ll季学文百米河纪事
TUhjnbcbe - 2022/6/24 14:18:00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百米河纪事

--采访林甸县东兴乡勤俭村扶贫第一书记张维利手记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刚入冬,市文联安排个任务——去林甸县东兴乡勤俭村,采写张维利和他的工作队脱贫攻坚故事。这对我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文字功底是个不小挑战。又觉文联信任,不好推辞,还是硬头皮应了下来。从入村与村民接触,到点看张维利的扶贫文档,和他对谈,一次次体会到村庄的朴实和土地的温馨,也有幸与脱贫攻坚人结识。尽管文字从着笔,到最后交稿,挺费劲的。之前,我不认识张维利,只是听说,他是市发改委一名科长,现任勤俭驻村工作队长、村*支部第一书记。还听说,有条河——百米河,从勤俭村流过。第一次去那天挺冷。不想给村和工作队添麻烦,搭了位朋友的车。车载GPS先领我们来到东兴乡,又乐此不疲,把我们带进勤俭村。感谢互联网。进了勤俭,看到的,是黑土、沟渠、收割后秸秆打包整齐摆放的稻田、网格化的树以及屯里的红墙蓝瓦;走的,不是板油路就是新修的水泥路……贫困村么?车在冬日乡野的寂静里行驶,两旁的树枝和枯草轻轻摇动。里尔克说,诗人的故乡是童年。张维利的故乡是土地。土地有血有肉。折断骨头连着筋,是土地的血液意识。张维利电脑文档里有篇《背影》,是他来村后不久写的,篇幅很小,几乎找不到文学铺垫和描述,直来直去——乡村长大的我,现在参加驻村扶贫。入村后,贫困户家不知道去了多少趟,有的每周都去。一天下午,去石祥玉屯贫困户李传聚老人家走访。老人80多岁,关里口音。身体还算可以,但毕竟年事已高,背驼,拄着拐棍,老年病缠身。临走看老人背影,瞬间感觉——他,太像我父亲了。父亲今年70岁,打小从山东来到东北,山东口音没怎么改,和母亲一直住宝清农村老家,离最近的大姐家也有几十里路。年轻时父亲得了严重的颈椎病。当时医疗水平差,医院治,现在腿脚不灵便,拄着拐棍,行动缓慢。工作原因,几年没回家看父母了,只是通过电话与他们联系。每次通话,为了不让我担心,他们总说啥都挺好的,报喜不报忧。有次母亲说走了嘴,才知道她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说实在的,爸妈现在的身体还不及一些帮扶过的老人,可我几年都没能回去看望,只是年节给他们寄钱过去。跟谁都没说过,节假日,最怕的,是听《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很想念他们,也不止一次问自己,是不是不孝?今年,还回不去。作为驻村扶贫干部,也许是称职的,但作为儿子,自己内心不敢承认合格。至少目前算不上合格。看他时,他在看我,笑盈盈的样子。哪个诗人写过的,“阳光般的微笑”。阳光和微笑,适于土地,也适于乡村。村委门口。“张维利吧?”“是。”握手。他笑。眼睛先笑的。接着,介绍他的队员。微笑,连成一串,似曾相识。话没聊几句,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虑,抢先告诉我,勤俭村年底脱贫出列。哦——原来如此。他眼睛的确有活儿。后来跟他走屯入户时发现,谁家大事小情他似乎都了解。两年扶贫攻坚实践中,面对贫困农民的愁眉苦脸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境,他把眼里的活儿,贪黑起早派上用场。一次,看他眼睛一眨一眨,联想到秋日午后敞向金色田野的两扇窗,跟他说时,他抿着嘴,眼里的笑却没能藏得不留痕迹。每次见面,都想快些切入扶贫攻坚,但效果总不太理想。一天午间,我俩吃面。他似乎看出了我的急切,边吃边说,脱贫出列阶段,事情繁杂,一些事倒不出空细想,若不嫌弃,可以看看电脑里的扶贫文件夹,里面除了相关文件,还有两年来工作印记,零散琐碎,但兴许能码出些线索。不知他有扶贫文档,他说有,而且允许我点看,多么求之不得啊!他微笑着看我。我微笑着看他。微笑拌面,吃得津津有味。当晚,我点开“扶贫”。哇,夹中有夹,档中有档,word、excel和手机抓拍,差不多占了半个桌面。乍看,的确有些随意和零乱,有的点开就几句话,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说这,维利就笑,脸红。羞怯的样子,像个半大孩子。没事儿,几句话就行,慢慢捋,大头肯定在后面。羞怯恰好证明了诚实。他的诚实,给了我一个大胆想法。第二天,跟他说,根据文字需要,对文档资料得进行整理,以手记或日记方式,可否?可——眼睛充满信任。以第一人称行么?行——丝毫没有犹豫。除了笔记、表格和图片,还有其他别的么?可能有——一丝细微羞涩,在他眼角闪过。责任是一副担子。重如泰山,说的是责任分量。张维利说,责任也是生命。在他看来,责任更值得珍惜和尊重。

5月23日多云派一名科级干部参加驻村扶贫,为期两年。文件上周传达到委里。我虽出生农村,但大学念的是*法,没有一点儿农村工作经历……会我吗?*组找我谈话,说驻村扶贫很重要,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光荣,勤俭村比较偏远……我笑了。“组织怎么决定?”“你去。”派我驻村扶贫,是组织信任。信任就是责任。责任面前,我从不推脱。两年很短。有人说,功成不必在我,但我觉得没有它的下句——功成必定有我,话就不算完整。7月1日晴*的生日。上午支部活动,*旗下重温入*誓词时,有几位老*员流下眼泪。刚来时,整天东走西看,忙于了解情况,却总觉眼睛空洞,什么都半生不熟,连做梦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一晃,30多个日夜过去。去了村下辖的8个自然屯,查看了村里的水田、草原和林地。但无论多忙,村*员得挨家挨户走。几天下来,心越走越亮堂。*员是勤俭村的底色。他们热爱并熟悉村里的一草一木,永远是这片土地的坚守。下午,碰到张斌田。这位从屯长、民兵连长干起,当过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一干就20多年的老*员,掏心窝子说,有空多去百米河走走看看,勤俭亩旱田全部改成水田,家家户户托了它的福。善待它、爱护它、保护好,是我们的责任,把渠和稻田路修好,会更好。他的话,丁是丁,卯是卯,句句在理。百米河,一条神奇的河,从嫩江出发,不舍昼夜,一路走向大庆油田,给油田注水,给市区供水,也给沿途农田提供浇灌。当年虽然人工开挖,但如今它是沿岸土地的生命之河。和张斌田分开时,天色已晚。来到百米河边。月上树梢儿,稻田一片宁静。看着河水静静流淌,回味起老*员的话,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态扶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时,眼睛空洞迷茫,是因为视野狭窄;有时,信心不足,是忽视了或没找到依靠。7月11日晴奔波了一天,一个人坐在灯下,窗外万籁俱静。路的问题,摆在面前。路。路。路。村路。屯路。稻田路。路况太差,路不修好,脱贫攻坚便无从谈起。扶贫有许多事情要做,目前看,路是第一位的。老*员告诉我,百米河告诉我,勤俭脱贫攻坚在路。派我来时,领导叮嘱,驻村扶贫不是孤*奋战,委*组是坚强后盾,遇到困难要及时请示汇报。关于路,得回去,找领导,跑有关部门。回去,明天就回去。7月13日多云领导总忙得脚不沾地。下午回来,没找到他,今天又开一上午会,只好去食堂路上堵。边走边听我简短汇报,领导最后说:“好,你赶紧回去,路的事,研究后,马上沟通协调。”微笑,送给他匆忙的背影,一直到他走进食堂。下午回村,屁颠儿屁颠儿。10月1日多云7月时,与村两委谋划,把原永生小学改造成村幸福大院。8月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两栋校舍经维修和间隔,可为25户村民提供安全住房。村里无改造泥草房能力的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陆续入住。幸福大院门前这段路,也就百八十米,当初修路计划里没有。可这不是百八十米的事。不修,搬进去的乡亲,雨天还得踹泥,踹两脚泥走进的,叫幸福大院么?得修。截止今天,以幸福大院这段路完工为标志,全年新修稻田路和村屯路4公里,投资万元。12月27日晴“托猪入场”是县乡为贫困户专门制定的产业扶贫策略。经耐心细致思想工作,今天完成最后一户合同签订,至此,托猪入场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全村37户贫困户,年户均可实现增收元。元,对贫困家庭,不是小数。贫困人家小事不小。上个月,王有发腰疼病发作,卧床不起,无钱医治。听说后,我跑县乡帮他申办救助,把元钱送到他手上时,他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回来路上,想起件事,前些年,一位朋友公出回来,讲对方宴请,点佛跳墙,一例元。心沉甸甸的。年8月23日晴转多云开春时,按县乡部署,工作队开展“我与贫困户有个约定”系列活动,动员贫困户让自家房前屋后绿起来,增强脱贫信心。我们自掏腰包购买种子和菜苗,送到贫困户家里。时至盛夏,去看看。俗话说,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王福臣家园子表现挺好。茄子辣椒豆角下了两茬,个儿大的西红柿,正落红线儿。我俩蹲垄上说话时,院外有乡亲路过,说“你俩往那儿一蹲,唠那么黏糊,挺像哥俩”。笑。9月26日多云天暗了下来。走在新修的稻田路上,月亮把树影洒到我身上。前面树影以为我空闲,要把我截住,想聊聊百米河往事;落在后面的像要追赶上来,让我席地坐会儿,扯扯勤俭来历。可他们哪知,此刻,我心里充满喜悦,脚正丈量着路的长宽,步根本停不下来。月亮、树影和田里的稻穗朝我微微点头。贫困村因路致贫的不在少数。如果路的问题解决不好,贫怕脱不彻底,坚可能久攻难下。今年又修3.7公里水泥路,投资万元。加上去年,两年新修7.7公里,总共投资万元。两年的确短。担当缺位,责任就会丢失,想找回很难。责任与担当,天生一对孪生兄弟。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说,“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力量稻子丰收,家家院子堆得满满当当。从售出的几份儿看,价天天看涨。诗人说,麦子有阳光的味道。因为产量低,麦子早已不种,旱田改了水田。稻子和麦子同样有阳光味道,不信,随便抓把送鼻子底下闻闻。前几天,队员老魏回了趟派出单位——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领导专门组织座谈会,让老魏和市里的一些教育机构进行交流。会后,教育机构4次来到村里,给村小学和幼儿园送来课桌椅、儿童床、书包、图书、教学用具和少儿玩具等几千件(套),还为操场硬化提供块红砖,总价值约18.5万元。市里兰德学校、世纪阳光学校、三永学校、第十幼儿园、龙凤第三幼儿园等,与村小学村和幼儿园结成帮扶对子,还选派优秀教师到村小学和幼儿园讲精品示范课。阳光味道。阳光的力量。阳光会议晚饭后,工作队队会,开到深夜。责任与担当,不是说着玩儿的。很沉。修路、教育问题、贫困户温饱……样样,来不得半点空谈和拖延。上级*策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寻求社会力量的加入,往往也不能忽视。土地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充足,土壤积温才能达到作物需要。阳光是土地的生命。工作队人人都应该“阳光”起来,做勤俭的“村情”代言人,寻求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月明。星空微蓝。……雪龙助学工程

冬。天渐冷。

队员老聂在家长那得知,学生王隋龙近来上课不在状态,成绩出现波动。他驱车20公里来到学校,利用午休仅有的50分钟,请王隋龙吃饭,边吃边帮他纾解情绪……

提到这顿饭,就要说说“雪龙助学工程”。

“雪龙助学工程”之前没有具体名称,是老聂和几位爱心人士发起的民间助学活动。老聂被派来扶贫,助学活动也跟他一块儿来到勤俭。

经了解和村屯推荐,两名学生——刘雪莹、王隋龙首次成为资助对象,他们都在县一中就读。

“雪龙”也由此得来,取刘雪莹的“雪”和王隋龙的“龙”,大庆13中学设计图标、起草资助理念和计划书,工作队积极参与推进,“雪龙助学工程”10月正式启动。

漂书

书漂到了勤俭。勤俭成为全市唯一的漂书试点村。刚开始,有人犯嘀咕,别又是“玩票儿”。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就怀疑?经工作队和村委共同努力,《勤俭村“图书漂流试点”试点方案》于年夏天形成并付诸实施。创立村“水滴读书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甸往事ll季学文百米河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