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我初见先生于呼兰河畔,在翻滚着燎原的火烧云里,把童趣的天真倒映出森罗万象。以有意的无心之举,将冯歪嘴子的米糕、团圆媳妇的悲惨,二伯的市侩,如旧房子的*瓜般肆意狂放地爬满红砖堆砌着的旧墙。已逝的作者,用日复一日,可有可无的烟火气,诱惑着读者用临门一脚,踢倒矮墙,跌入北国的荒凉,陷进用外在的热情,击退寒凉的呼兰河居民的心迷宫中,彷徨复彷徨。
呼兰城缔造了一个另类,注定用如云的漂泊点燃闪电的另类。“她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在这本书的结尾,为还在憧憬着的后半生奠基,灵*深处对爱意炽烈的渴望,镀上一层层极北的荒凉,朝生暮死,与我归说。
情爱往事
比起电影的本名“萧红”,我更愿意称这部电影为《萧红的情爱往事》。当我看见她与封建家庭的订婚对象汪恩甲同居于哈尔滨时,电影中的解读是需要汪家的钱财继续在北平的学业,但我想是与过去的一次妥协,生于呼兰河的姑娘对曾被称为家的地方,经三年的风霜之后,一头扎入怀中。然天妒之人,令其永生不得低头,第一次她得到身怀六甲,被弃于旅店杂物间,糟糠之妻,不过敝履。于绝望之中,见一束微光透入天窗,令人惋惜的不过萧*悄吟,共患难不得同富贵。“我是个孕妇,确实没有钱,你想拿我怎样,我便怎样。”当最近的热词“摆烂”出现在电影中,如萧红所言,在命运面前逆来顺受反而是活着的力量。
电影的切入点在于萧红漂泊一生无所期望的情感史,不排除有强行吸引现代观众的嫌疑,毕竟大众很少能拒绝“逃婚还两次怀着别人的孩子找到接盘侠的叛逆女作家”这样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命题。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萧红似乎总是陷在渴望爱与害怕被抛弃的两个困境中书写苦难。我也始终搞不明白,为何她总是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而奔向另一个男人,却又在一切安稳后渐行渐远。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又怎样?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
“晚来偏无事,
坐看天边红。
红照伊人处,
我思伊人心。
有如天边红”
第一次,逃婚,陷入饥寒交迫,困顿于北平街头。
第二次,重投逃婚对象。生死场上,凡他人所赠皆是美好的,若感恩戴德地去领受,便无一样是不可亲的。否则也不会怀着他的孩子,在旅馆抵债的阁楼上,欠下六百大洋。
第三次,救世主萧*的出现,她说,我就像是一根被他划过的火柴,逐渐燃烧成灰烬,然后再看着他划另一根火柴。
第四次,在端木的身上,找到了那束唯一的崇拜的热烈的目光,为此,她怀着萧*的孩子毅然与其分道扬镳,与端木正式结婚。然后被弃于扬子江畔,死于南国香港。
这么看来,片子不该叫《萧红》,而应该叫《萧红的那些情爱往事》。不可否认,爱情对其一生影响巨大,但片子却始终只能叫人记得萧红的这点情事,所以,对表现萧红情殇连连苦难不断的一生总有点隔靴搔痒之感。还有那些想努力文艺却失败的台词。比如,萧*抚摸着女人的脸庞说:“让你这样美丽的女人流泪,这真是一种罪。”再比如,鲁迅先生竟对萧红说:“你们俩就像是两只刺猬,靠的近了就会互相伤害,离远了,又会互相需要。”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女人陷入苦难,看得太多太多,娜拉出走以后还是要面对衣食住行,电影里也说了,肚子干瘪的滋味是那种会叫人想做贼的羞愧。可惜,这部电影无法给我这样的悲痛感。女人的战争,总是杀敌八百,自伤一千,或者同为女人,互相为难,刹那芳华,落尽萧红。凋敝总是情有可原,但不能因为她是战火下的女人。
如鲁迅先生所言:“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她浓墨重彩的笔画,不应该在一场场爱情的纠葛,虽然这些爱的渴望也缔造了萧红。也如她所料的“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金时代
“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退去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哭声刺心一般痛,哭声方锥一般落进每个人的胸膛。一阵强烈的悲酸掠过低垂的人头,苍苍然蓝天欲坠了!”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当与风同行,“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若想理解这种骄傲,不可错过《生死场》。网评这个作品不算成熟,但是它有原始的生气,有整个生命在跳动,有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毫不回避的生命体验。一个藏污纳垢的民间世界,见万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
王婆讲述她如何杀死她的孩子,野狗咀嚼头骨,太阳血一般昏红从朝至暮,蚊虫混同着蒙雾充塞天空。这里不是给亡*们安宁的墓园,这是躁动的、永远也无法安宁下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所谓的痛苦和忧愁已经脱离了它本来的意义,变得既不重要但又深入骨髓。过午夜两点半婆子把小孩送到乱坟岗子去!她看到别的几个小孩有的头发蒙住白脸,有的被野狗拖断了四肢,也有几个好好的睡在那里。野狗在远的地方安然的嚼着碎骨发响。狗感到满足,狗不再为着追求食物而疯狂,也不再猎取活人。
《生死场》
”乱坟岗子,死尸狼藉在那里,无人掩埋,野狗活跃在尸群里。太阳血一般昏红;从朝至暮蚊虫混同着蒙雾充塞天空。高粱、玉米和一切菜类被人丢弃在田圃,每个家庭是病的家庭,是将要绝灭的家庭。“
“母亲一向是这样,很爱护女儿。可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便去爱护菜棵了。农家无论是菜棵或是一根茅草也要超过人的价值”
完全是一幅生命自生自灭、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心的图景,这是民间世界的自在的图景。它带着原始的野蛮和血气,就像作品中几次写到的野狗咬死尸,“嚼着碎骨发响”,这是生命跟生命之间的凶残的吞噬,完全是一股令人颤栗的原始状态。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萧红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这种粗犷和力量,也正是她不同于别人的大气的地方。萧红写了一群不像人的人,可是萧红没有说,这种不像人的人就没有生存的权利。这些人过的都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可是,就在这种生活当中,人也有尊严。正如胡风在《读后记》中所说:在一个神圣的时刻,“蚁子似地为死而生的他们现在是巨人似地为生而死了”。
她苟且偷生,在对爱饮鸩止渴的疯狂里,死在了三十一岁,人间笼中的食客当折翼向远方。她的小说缺乏英雄,只是一群“忙着生和死”人们的无意义生活。在这其中又渗透着一股反抗的精神和觉醒的萌芽。不似群星陨,也非孤鲸落,但见天地苍茫,笼罩四野,有一蚍蜉,朝生暮死。
杏林丨书苑
文字:WoodenSky
排版:WoodenSky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